
众人为陈建新点赞。部门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4月14日上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采集,“00”后小伙陈建新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3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通过本次捐献,陈建新成为乐清市第12例、温州市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温州市年龄最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纸短情长 道不尽感谢
年仅22岁的小伙陈建新,是温州医科大学一名学生。2022年4月,乐清市红十字会在温州医科大学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时,陈建新第一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到捐献救人的意义。他没有丝毫犹豫,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2月,陈建新接到乐清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的血样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是否捐献,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救人,是我学医的初衷,也是今后我义无反顾要做的事。”陈建新说。
在家人和学校的支持下,陈建新注意饮食、锻炼身体,经过严格的高分辨配型、体检等程序,于4月10日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捐献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注射4天动员剂后,他于4月14日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犹如“生命种子”的3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当天用于挽救一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捐献当日,陈建新还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来自受捐者手写的感谢信。信中说:“任何言语已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谢谢您给了我一个重生的机会。”字里行间满是真情,读完后他非常感动。他说,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与爱相“髓” 搭建连心桥
截至目前,温州市造血干细胞捐赠已取得从0到100的艰难突破。而乐清也走在全省前列,全市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1009人份,捐献12人。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举支持,在这其中更是涌现出一个个感人故事。
生“二胎”,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一个陌生人?2016年,当时41岁的顾海丹选择了后者:先救人,二胎的事情推后再说。
“如果我不捐献,那个男孩可能撑不过去。”顾海丹说,自己是当妈妈的人,又是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尊重生命,更要践行自己的承诺。她的这次无私选择,令不少乐清人大为感动。
同样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选择的还有陈选燕。2018年8月10日,对于女青年陈选燕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因为这天,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为上海一名2岁白血病女孩带去新生的希望。
“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夙愿,能够得以实现,我很开心。”陈选燕说,很多年前,陈选燕刚嫁到婆家不久,老公的奶奶便确诊患白血病。“病中的奶奶很坚强,也很痛苦,她隔一段时间就得输血一次,直到病逝,她一直等不到配对的造血干细胞……”陈选燕说,从那时开始,她一直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一直想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志愿者。
于是,在面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问题时,“愿意,我非常愿意。配对成功,也是缘分呐,能救人,我好开心。”陈选燕还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转告患者及家属:“宝宝别怕,阿姨来救你!”
“从0到12,每个捐赠者都值得歌颂和赞扬。”乐清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郑巍说,乐清是大爱之城,近几年乐清红十字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组织、遗体)捐献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他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够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行列,给有缘配对成功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为更多的家庭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