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全
世界阅读日来临之际,城南一小举办了以“和美阅读 奔赴未来”为主题的阅读节活动。据悉,我市将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名家讲座、红五月“乐读+”系列活动、金秋读书节、数字阅读大普及、阅读榜样大寻访、第22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图书捐赠试点等系列活动,一直贯穿全年。(4月13日《乐清日报》)
近年乐清高度重视读书,特别在市民书籍供应上达到新高度,构建了“1+30+N”新型公共“乐读”空间,形成了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说,在历史上长期困扰国人的读物供给问题,在乐清基本解决了。当下面临的难题,乃是读书胃口不足,如同面对满桌珍馐美味,却失了胃口。
一座城市的读书风气取决于成年人,然而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内容过于繁杂,随时被各种事务占用,无法静心。其次是手机阅读占据了人的兴趣和时间。而收入的增加,使得个人有财力购买书籍,对公共图书的需求不断下降。在提升成年人阅读兴趣方面,有必要剑走偏锋,以“旁敲侧击”法来激发阅读兴趣。
读完每一本重要书。在读书开头切记用力过猛,选择在自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阅读,读完一本浅显的书,对自己产生激励,再读第二本书。合理安排时间,给自己每天留出空白,比如刚开始阅读极限是40分钟,那就只读40分钟好了,等感觉这40分钟轻松愉快、转瞬即逝时,就可以增加阅读时长了。总之,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其自我激励作用比零碎地翻十本书还大。
掌握读书技巧方法。我们向来对读书要求很宽泛,“开卷有益”嘛!其实要作科学分析。正确的方法是阅读的第一步,能够加快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现在各类读书会很多,观点思想当然要讲,读书习惯、具体技巧也不能忽视,包括对书籍中某些精彩篇章的解读,对推荐语、前言(序)、后记等的领会,如何利用目录等等,往往更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再如金圣叹的“雪夜闭门读禁书”,如鲁迅的“随便翻翻”习惯,启发也不小。
真读不下去可听书。手机的随身带,使得听书成为利用片段时间的有效方法。听书一开始容易走神,因为大脑经过微博抖音等碎片化信息的刺激,专注度已经分散。但不时的走神,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重点全面的掌握,而且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倒过来重听,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对不得不读的书,效果仍然不错。有了听书的基础,再来读纸质书,那就一目十行、所向披靡了。(作者为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