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7058元和44916元 分别增长5.1%和7%
国家级荣誉
44项
省级荣誉
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市
蝉联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综合实力上升到全国百强县市第13位
电气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经济等4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总项次排名全省第2
2022年考绩工作排名温州第1
强调度、保稳定
经济运行总体向好
亮点:累计化解企业问题1438个、降本减负35.7亿元、制造业缓缴税费28.3亿元、留抵退税22.9亿元。
●第一时间组织实施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顶格落实中央、省市系列惠企助企政策,出台稳住经济10方面43条、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0条等配套政策;深入开展“一心一意为企业、政企合力谋发展”专项行动,有力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构建“早、快、顺、细、闭环”防控体系,全面建强“七队三单”,成立市特别机动大队,建成投用一批方舱医院、健康驿站、方舱隔离点,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打好每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准确落实“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调整措施,加强679家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实现有序转段、平稳渡峰。
攻项目、促转型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亮点:规上企业首次突破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
●电气产业加快转型,建立“1+4+1”产业链链长制,制定电气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世界级三年行动方案,高标承办省“十链百场万企”专场活动、实现产技产销产融对接490亿元。
●成功列入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均居全省县市第1。
●新增上市过会5家、上市企业总数达15家,开创了全省县域经济一天2家企业登陆创业板的先河;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定向精准发放消费券7600万元、撬动销售额10.9亿元;正大-旭阳商圈入选省级智慧商圈试点,招引浙江首店2家、温州首店12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粮食播种31.6万亩、总量温州第1。实施雁荡山铁皮石斛“1115”战略,铁枫堂与世界500强广药集团合作生产王老吉品牌石斛饮料,《雁荡毛峰茶》国家行业标准顺利发布。
●项目双进攻坚突破,签约重大产业项目63个,其中正泰新能源等超百亿项目3个,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总部项目15个、均居温州第1。在温州率先开展老旧工业区块改造。
谋改革、勇创新
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亮点: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改革,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0项,获评省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优秀县市。
●数字化社会大救助、智能电气产业大脑分别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展示推介。“执法鉴定”获国家发改委推广,“公交+慢行”公共出行模式获评全国标杆案例。
●实施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梯次培育“8+N”特色产业孵化集群,新增孵化基地8个、面积16.9万平方米;与工信部电子五所共建赛宝(东南)实验室,华为区块链、西门子软件等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正泰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县市。
●新增研发费“破零”企业55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占比首次突破3%。出台柔性引才等硬核政策。
●经开区获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星级示范园区,获批设立乐清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设立义新欧温州号始发站。
抓融合、提能级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亮点: 新增建设用地2.05万亩,高质量修编区域控规33个。新增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5.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创成省4A级景区城。美丽乡村绽放新颜。
●优化城市总体框架,完成“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最大限度争取核减永农任务、增加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新增建设用地2.05万亩,高质量修编区域控规33个。
●谋划实施十大城市能级提升项目,大力推进城市新城东拓、老城更新、南部融合、北部振兴,现代都市格局全域拉伸。
●攻坚推进101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建成投用旭阳未来社区;完成清远路、伯乐路等23条道路改造提升,清和公园绿道上榜“浙江十大最美绿道”。
●创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其中仙溪-大荆风貌区入选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区。以铁的决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分拿到国检入场券。
●入选温州唯一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县,温州市域铁路S2线乐清段开展联调联试,瓯江北口大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滨海大道二期等项目前期,建成投用228国道乐成至黄华段、城西大道二期、天蒲公路二期。
●新投用公共自行车1.85万辆,建成智慧停车一期,开工停车综合体4个,新增停车位7630个;建成投产500千伏省重点线路工程2个、110千伏变电站2座;开工大荆分洪和港区、翁垟、中心区等3个海塘安澜工程,成功夺取“大禹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
办实事、惠民生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亮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实现再就业3927人。城乡居民年低保标准提升到12420元,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3所,教共体覆盖率超90%。
●坚持把有限财力投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领域,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支出。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深化“医保纾困·携手共富”行动,推进全龄友好社会建设。
●平稳有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3所,教共体覆盖率超90%。投用市五医和城东、城南、盐盆3个卫生院迁扩建项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全省首创市公共书苑管理中心。省运会摘金42枚、破纪录14项。
●深入开展平安乐清“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维稳安保任务,实现省“无信访积案县市”四连创,荣获省平安护航建党100周年成绩突出集体;刚性落实“3030”事故隐患闭环机制,纵深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扎实做好抗旱保供工作,密集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06轮,建成瓯江南北联网保供水应急工程,有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优作风、增效能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亮点:全面推广政务服务2.0,“一网通办”率达省定90%以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
●全力打造数字政府,创新投用数字政务督查系统,产业经济监测调节平台初步建成;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深入实施“三升一优”“三比一讲”“三学一争”和“六新六力”主题实践活动。
●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强化“一府两院”联动,创新行政诉讼风险预防和化解处置机制,打造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败诉率降至4.9%。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稳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高标完成省委巡视问题整改,“七张问题清单”管控力指数年度排名全省第4。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一般性和非刚性支出压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