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石街道下坭梯田美如画。赵宇统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乡镇提供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戚梅丽 郑望喜 应裕智 张珈玮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乐清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重,民生为本,按照“一村一策一品”的发展模式,帮助各村开阔思路、打通路径。全市各个乡村脚踏实地、“争先恐后”谋发展,发挥特色优势、盘活多方资源,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共富发展新路子。如今,放眼乐清,处处皆是“杏花村”,满眼可见“桃花源”。
芙蓉 一村一品绘画卷
秋高气爽,正是露营好时节。近日,芙蓉镇良园村的“良野露营基地”游客络绎不绝。颇具工业风的银色移动餐车、创意满满的集装箱式仓库,还有错落的秋千在秋日下熠熠生辉,扎个帐篷、温壶好茶,胜似神仙。
良园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统筹推进村庄道路建设,完善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从“最脏村”蝶变为“花园村”,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实现“一盘棋”发展。
与之毗邻的西塍村是省级文明村,也是今年打造的示范村,西塍村干群合力,齐心协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传说。
今年以来,该村在现有环境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打通环村步道,连接村庄与黄金溪的游步道,通过道路“白改黑”、停车场、农村书屋、“一老一小”邻里公园等配套设施改造以及多种类型的网红节点打造,让村民有去处,让游客“走进来”。
“西塍村深入挖掘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序推进西塍‘对鸟一家人’农副产品展销中心项目,完善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链,带领村庄振兴,带动村民致富。”西塍村“一肩挑”干部余存宇说,该村抓牢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窗口,统筹谋划投入1700万元用于项目打造、村庄治理、配套完善,以实际行动走上强村富民“快车道”。
雁西村是乐清县民主政府诞生地,且背靠雁荡山,内有梅雨潭,自然风光优美。该村一方面利用革命历史基础打造党建公园、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元素,一方面结合旅游新业态,增设露营基地、精品休闲民宿群等,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潜力,迎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春天。
今年以来,芙蓉镇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形成了“一户一景、一村一画、入村即入画、处处皆风景”的大美新格局。
岭底 目之所及皆美好
白石 秋日草木诗如画
秋阳灿烂,稻花飘香,好一抹如诗如画的秋日风。今秋,白石街道下坭梯田500多亩稻田丰收,金灿灿的稻穗随风起伏,丰收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每天吸引全市乃至温州各地区的游客,中雁的民宿和农家乐天天爆满。据白石街道统计,十一黄金周日均游客1.5万人次。不仅让当地农民增收,也让下坭梯田名声远播。
白石街道是今年全域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乡镇(街道)之一。近年来,白石街道围绕钟前湖,打造了全长25公里的“十里湖山·诗韵中雁”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整合中雁荡山沿线的旅游景点和水系、山地、林地等景观资源。作为核心区域的中雁村在今年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拆整行动,中雁、中湖、下坭三个片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还打造了富兴牡丹园、下坭梯田等新景观吸引游客。
秋闻稻香,春赏牡丹。富兴牡丹园海拔400多米,占地300亩。园内共有牡丹5万多株,130多个品种,最大树龄达100年。园中有黄、红、紫、白、黑5色牡丹,更有多株国宝级牡丹,总投资达2亿元。该项目在盘活当地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活力、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是白石街道打造共同富裕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此外,处于深山之中的中雁蓝田湾以前从未开展过拆整行动,道路泥泞,庭院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更是存在大量违章建筑。中雁村“一肩挑”干部钱志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们对蓝田湾进行了集中有序拆整,清运垃圾,拆除违建,计划给泥巴路面铺上石板,让蓝田湾也成为美丽中雁一景。”
海拔487米的赤水垟村也同时进行着一场悄然蜕变。“我们村基础较为薄弱,现居住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是常年务农的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房前屋后堆放农具、柴火,晒制干货,而村内的违章搭建也从未拆除过。村里共有115个拆整点位,工作难度非常大,我们村两委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做好示范,然后耐心沟通,循序渐进。取得了不小成效,坚决不给白石街道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拖后腿!”赤水垟村“一肩挑”干部钱锋财说。
新修的道路串珠成链,新铺的草坪绿意绵延,新建的停车场宽敞便捷……走进岭底乡仰后、南充、泽基、张庄、湖上垟、东田等6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村,目之所及,是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场景,铺展开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动画卷。
美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尽快完成建设任务,“十一”假期,6个创建村的24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不休息,进展如火如荼。
以仰后村为例,村集体挑担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紧跟时间进度,确保质量、安全、速度三并进。仰后村“一肩挑”干部谢建光、村委委员谢崇波两人每天“盯”在工地,亲力亲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成果逐步凸现——长300多米的入村道路规模初显,配套的游步道将村里的各个小公园、景观小品串连成一道风景线;停车场完成地面硬化、围墙砌就,将新增停车位十几个,解决停车难问题;全村架空线路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空中“蜘蛛网”将成过去式;邻里活动中心的提升工作更是快马加鞭,杂草碎石得到清理,便民设施得到完善,还为老人健身、儿童游玩腾出了足够的空间。
“一个月后,所有项目都将完工,到时候来我们仰后村,相信迎接大家的会是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谢建光说。
张庄村在做好“拆后文章”的基础上,同样聚集“一老一小”场景建设。该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对村里的公园进行改造提升,综合考虑少年儿童、老年人的活动使用需求,建成了小广场,供老人们健身休闲,也增设了滑梯、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以满足多年龄段的公共互动需求。公园一侧,一个篮球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湖上垟村的“面子”和“里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口,一条小溪潺潺流向村内,为整个村子增添了一份灵动。该村已完成对小溪的美化提升工作,筑起了鱼鳞坝,为美丽“加码”。
此外,该村有一座百岁坊,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党员干部和乡贤带头引领,提炼村庄内涵,结合百岁坊以及村庄山清水秀的自然禀赋,打造长寿文化,积极培育和挖掘农村养老内生动力,让每一位老人共享养老服务成果,享幸福多彩的晚年生活。
其他三个创建村同样铆足劲推进项目建设,奔赴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上,筹建道路、停车场、游步道、公园等。岭底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赋能红色岭底、绿色岭底、金色岭底“三色岭底”建设,岭底乡将不遗余力,高水平打造特色场景,高标准推进全域共富,高水准完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龙西 村企协作共致富
悬崖散水,山野乡音,是人们对龙西乡的第一印象。今年,龙西乡全域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9个村组团共进拆除乡内历史遗留“残破危”,“微改精提”达成定制化建设,将环境整治与幸福龙西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在龙西乡竹园桥入口,这一出入必经之路正在拓宽改造,实现旅游环线双车通行。这样的改变,对村民和周边游客来说尤为重要。“以前路口的转角只能让一辆车通过,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扩宽了,面貌一下子就提升了。”自驾前来旅游的市民陈女士说。
龙西乡持续推进周边卓龙线、卓庄线等重点线路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改善道路两侧乡村风貌,实现全域基础设施和环境进一步提升。
环境好了,交通顺畅了,产业也更兴旺。今年,龙西乡借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东风,让乡内产业强起来、走出去。以域内铁枫堂成为全省首家铁皮石斛食药物质试点企业为契机,牵头组建“铁枫堂+9个村”村企协作发展模式,在5个村先行先试盘活闲置土地,打造55亩的“石斛瀑布”示范基地,聚焦村集体种植启动难、销路窄的困境,由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兜底销售,村集体负责“石斛瀑布”点位打造以及养育采摘等日常维护,村企协作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全面增收。
龙西颇具盛名的雁荡山美景和乡民共富来源的石斛“仙草”,伴随着产业和旅游业的升级发展,迎来了“旅游+”共富发展模式。今年,龙西乡成功举办“石斛花开”共富节、“石斛花开幸福来”九九重阳康养节,开展富氧跑、飞拉达争霸赛、摄影大赛等文体活动,以及石斛美食文化节、石斛加工技艺大赛等主题旅游活动,吸引游客5000余人,擦亮龙西全域旅游品牌“金名片”。
“我们正在进一步谋划打造石斛研学基地、保龙书院等精品节点,集聚乡内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迎来新时代美丽乡村蝶变。”龙西乡相关负责人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龙西乡乡贤集资助力,打造了石斛瀑布、云谷花海等精品产业,也发掘保护了一批北垟路廊、龙溜山门、龙门、石拱桥、牌坊等历史人文建筑,且建设用工“以工代赈”的形式,由本地乡民自荐参与建造,既能让村民为家乡发展出力,也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芙蓉镇良园村露营基地。
白石街道下坭音乐会。 赵宇统 摄
岭底乡仰后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龙西石斛“仙草”致富一方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