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加速 供应链乐企:“换道超车” 应对机遇挑战 2022年09月27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颖 文/摄

  汽车动力供给能源的技术革新,既是当下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也是新一轮产业腾飞的机遇。近几年,作为我市七大重点招商产业细分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跑出一条条“新赛道”,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

  招引欣欣向荣

  近日,记者从乐清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已签约4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其中,浙江捷仕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产业基地项目投资约5亿元,预计年产值3亿元;山东中盟电气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项目投资约2亿元,预计年产值3亿元;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项目投资约3亿元,预计年产值5亿元,上海卓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控制系统项目投资约6亿元,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0亿元。

  新能源企业产业项目招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落地企业也扬帆起航,紧抓发展机遇,直迎市场挑战,产能产值迎来井喷式增长。

  喇叭声“滴滴”响,前照灯忽明忽暗,在浙江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名质检员正在进行检测工作。据了解,浙江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占地83亩,今年8月8日,一期项目顺利投产,预计年产能50万台。企业生产部长梅庆东告诉记者:“二期建成后具备年产二轮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100万台的生产能力,全部投产后年产值约20亿元。”

  同日,在宁德龙光20万套新能源储能柜项目一期建设现场,记者观察到,主体及外墙已基本完工。项目总监陈松文介绍,浦南五路厂房建设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厂区面积39亩,计划在今年12月竣工。新产品储能柜配套部件——宁德时代电池下箱体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

  借力“乐清优势” 

  据乐清市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统计,当前,乐清车管所登记在册的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共18480辆,2020年2045辆,2021年6484辆,2022年(截至9月)7574辆,使用需求逐年上升,市场需求旺盛。借力乐清政策环境良好、地理位置优越、招引服务贴心等优势条件,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企业跑出了供应链上的新路子。

  电动车的未来增长点主要在海外,而乐清湾港区海域资源充裕、航道水深条件优越、集疏运体系发达、城市依托功能完善,因此,决定了新日乐清工厂定位——以服务国际贸易为主,辐射浙江及周边市场。

  前不久,在政府的政策关怀和贴心助力下,新日电动车建设项目验收、试产、职业病安全防治三项工作同步进行,既减少了流程,又加快了生产进度。令梅庆东印象深刻的是,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企干部吴浩阳带专家上门,为企业解答职业病安全防治要领。今年疫情期间,联企干部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了企业的安全与正常生产。

  同在乐清经开区的宁德龙光选择落地乐清,缘由之一是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平均每车物流成本减少4000元以上。企业落地投产后,带动了本地电泳等产业链经济,企业还计划与关联公司融合,扩大产能,或将转向储能柜整机生产,促进产业提升。

  从去年开始,乐清市政府一站式解决,提供贴心服务,为宁德龙光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场地,提前用于自动化焊接产线顺利投产。“大力度的支持和帮扶,让我们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项目总监陈松文说。

  共享发展红利

  “电动车行业目前在全球市场都处于上升期,这是行业的重大机遇。”梅庆东谈到,国内市场的机遇是行业处于“新旧国标”的换购期,浙江省每年电动车总需求量在100万-150万台左右。这就要求企业严格遵照新国标要求,研发合规产品。另一方面,大量出口是机遇、也是挑战。产品一旦运达海外市场,售后维修成本高昂,重大质量问题还会引来索赔,这就要求企业强化过程管理,严控产品质量。

  “电动车市场的机遇远远不止于此。”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基建项目总监田跃平表示,电动车的产业链很长,牵动着钢铁、塑胶、机械、电子等几十个产业的脉动。电动车产业还在拥抱智能化变革,产品升级更迭非常迅速,技术进步的空间仍然很大。

  “在这些变化背后隐藏有巨大利好的趋势,那就是我们本土企业可以借助这次变革,实现两轮交通工具领域的‘换道超车’,电动车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这轮新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将有不计其数的企业、从业者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乐清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德龙光临时厂房。

  新日电动车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