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六年前,也就是2016年5月17日,北京时间清晨5点,世界三大文学奖之一的国际布克奖即将在英国揭晓。
这一年的奖项的归属比此前任何一次都更受到关注,因为这将是国际布克奖第一次颁给单部作品,此前每一届奖项的颁发都只围绕着“终身成就”这一个议题。
这一刻,所有人都在等待,这如此重要的“第一次改革”,将由哪位作家开启?毕竟当届的候选作品,可以说全是大热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作品《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代表作《水死》、我国作家阎连科的《四书》,再加上“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等……多本候选,部部都见真章。
直到评委会给出了这个答案:韩江。
韩江,一位韩国作家。一个让当时的世界文学感到陌生的名字;一个还不太被读者们熟悉的女作家;却接连打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甚至拿下了国际布克奖的“第一次”。
她,到底是谁?你可能从来没听过韩江这个名字,但《素食者》,你也许知道。
“瞧瞧你这副德行,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书中的女主人公英惠,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英惠完美地扮演着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
然而,一场血淋淋的噩梦之后,英惠突然开始拒绝吃肉,甚至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突然地变化让身边的人措手不及,随之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让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女性主义·暴力·孤独。这是一部堪称把人类社会推向靶场的“撕裂之作”,韩江用自己独有的湿冷文风展现女性与社会之间的精神生态联结。
“我扒开眼前数不尽的肉块向前走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对面的出口。身上的白衣服早已被鲜血浸湿了。”这是一个“变态惊悚”却“诗意柔情”的故事,在韩江独有的笔触下,一场血淋淋的噩梦就此展开。但撕裂的痛苦背后,韩江也只是塑造了一个“不吃肉的女人”。就这样,韩江带着自己写于2004年的旧作,正式宣告登上世界舞台。
《素食者》获奖之后,无数人期待着韩江还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写的小说,都是一部小说提出问题,在下一部小说里回答。”这是韩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一部《素食者》,结束了我们如何在混有暴力和美丽的世界中坚持下来的探讨;紧随而来的下一部小说《起风了,走吧》中,提出“我们该如何生活,而我们又能否做到”;在之后的另一部小说《希腊语时间》里,韩江讨论了我们真的按照意愿而活,应该展望哪个支点;最后,以韩国5月光州事件为素材撰写的作品《少年来了》,则描写了在强烈暴力下,人们该如何走向人类的尊严。
时间一年年流淌,经过了《起风了,走吧》《少年来了》几部优秀作品,韩江逐步登上写作阶梯顶端,她一贯相承地继续着自己对人性内里的探索……就在这时,她用一部作品对我们世界的本质发出了一声叩问:《白》,就像一片弥漫的晨雾,悄然降临。
韩江说:“韩语中的白色有两个形容词。一个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另一个则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卓越的一系列成就之后,韩江带来了一部极难被定义的作品《白》。而这一部,依然受到国际布克奖评委会的高度认可,再次入围奖项,奖史罕见。
《光荣的异端》作者丽莎·麦金纳尼说:“《白》是一部深刻而珍贵的作品,它的语言令人痛彻心扉,每个画面都令人魂牵梦绕,真实无比。一本了不起的书。韩江是个天才。”
《白》是一本极美的、散文诗般的“小说”,但它,更像是一份白色的悼词: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提到白,你会想到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我”,曾有一位早早夭折的姐姐,“我”对她的记忆就是一个“半月糕般白色的孩子”。这本书以对姐姐的追思为始,描写了63种日常中的白色事物。表达了那些我们对人生中最珍贵的、最洁净的、最单纯的事物的死去的哀悼。——悼念生命中不可挽回之物,也为所有应该铭记的死亡与灵魂点亮蜡烛。
在韩江笔下,你可以看到你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一切“白”。“雾”“雪”“盐”“哈气”“银河”甚至“粲然一笑”,都变成了不同维度下可被感知到的情绪。
那些静谧的、撕裂的、温柔的、压抑的、不可预知的、已经失去的……随着一片片“白”,飘然落下。
《白》究竟包裹着什么样的气息?
它就像初秋寒露时节的淡淡水汽,拨开一片弥蒙,你会看到那样单纯、不加一丝杂质的纯白之界。当你跟随着一段段文字走进,人生长久以来对“白”的定义也许会被彻底颠覆,站在“白”中与自己对话,万千不同样貌的“白”在眼前展现。
这是一部韩江的返璞归真之作,它毫不冗长,197页的最后,你可以看到作者韩江对于创作这部作品坚持的初心是怎样的纯净、安宁。《白》,探讨的不只是韩江本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本质,也表达了在她心中人与人之间的本质、世界的本质、一切的本质——终归于白。精装版精致封面的一片白色羽毛,如此轻盈,却能在某个时刻,通过书中的文字,带给心灵猛然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