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奋战在环境执法一线的工作者,他是为保护环境极力呼吁的志愿者,他是埋头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的老师,他是用心守护河流的村级河长,他们中有的头发已经花白,有的还初出茅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守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他们都是“美丽浙江建设”行动者。
付保龙:不负韶华,贡献青春力量
余心达:不畏骄阳,守护碧海蓝天
一套采样仪器,一条试剂袋,一身蓝色制服,这是余心达开展监测工作的“标配”。余心达是乐清市环境监测站的一名监测人员。河流湖泊采样水质、企业楼顶采样废气、实验室内分析实验数据……都是他的日常工作。
企业废气排放口通常设在企业的楼顶,监测人员要扛着沉重的烟尘、烟气采样仪器沿着梯子攀爬到数十米高的采样平台进行废气监测。每个排气筒采样时间因监测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有时一家企业需要监测的排气筒有4个,因此一采就是一整天。
废气采样过程枯燥且辛苦,但不容一丝马虎与懈怠,监测人员需守在仪器旁边,时时观察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如数据有异常要及时发现处理。
无论什么天气,外出采样监测,对余心达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因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余心达撩起衣袖都能看到明显的色差。“每一个数据都关系到群众的环境生活质量,辛苦一点也值得。”
余心达还经常前往各个乡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站点、重点水质断面进行监测采样,助力水环境质量改善。
近期,乐清市环境监测站准备开始新监测项目——低浓度颗粒物,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余心达说:“涉及该项目的废气排气筒,原本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现在将由我们自己进行,虽然监测任务更加繁重,但也更有利于执法监测的进行”。
“近年来,乐清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水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各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就是因为有像余心达一样的一群不惧严寒酷暑,默默无闻的环境监测人员,为乐清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乐清市检测站站长潘丽娜说。
每天提前到达单位,打开环境信访平台查看有无信访投诉件,再在平台上撰写几个信访回复。若当天正值辖区企业定期排查,则与同事一起前往。空余时,则到辖区内四处转转,观察河道水质有无异样,工业区、住宅区周边是否有异味,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隐患。这是港区生态环境所执法人员付保龙的工作日常。
付保龙毕业于厦门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年8月,他正式步入生态环境一线成为一名执法人员。
付保龙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领域的相关知识较为精通。一次,有居民投诉河边有不明刺激性气味,付保龙和他的同事一起来到现场勘查,河道并无异样。付保龙分辨出这是氨气特殊的臭鸡蛋气味,根据周边企业的情况,快速锁定了臭气来源。他感受到了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很优秀,工作中会积极主动地向同事虚心请教,并活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问题。” 港区生态环境所所长周树峰评价他。
8月初,付保龙被抽调参加浙江省第六轮次大气监督帮扶工作,前往杭州开展交叉执法行动。那段时间杭州连续高温,他主动请缨去现场组,地表温度近60℃的楼顶、20米高的烟囱他说上就上,不带一丝犹豫。十余天的帮扶,付保龙感悟颇深。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需要打开创新驱动的“科技之门”,也要推开精益求精的“专业之门”。
选择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初心,就是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付保龙表示,他将在工作中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经验,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张丁可 摄
李永杉:吃苦耐劳,坚守执法一线
张豪:刻苦钻研,践行生态理念
检查雨水管道、爬陡梯、攀烟囱……21年来,李永杉全心全意为乐清生态环境服务,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守护乐清的绿水青山。
李永杉是乐清市虹桥生态环境执法所的一名执法人员。“干环保这行,不仅要能吃苦,还要有耐心。”他说,一天凌晨接到市民举报,称附近工厂噪声扰民,已经进入梦乡的他立即赶到现场制止。工厂老板连连答应,但李永杉凭借丰富的执法经验,决定在工厂旁守一会。果不其然,凌晨2时,工厂的灯又亮了起来。李永杉重新和老板沟通,最终打动了老板,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夜间扰民事件。
对待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有群众反映,东排河排水口有不明红色废水排入,李永杉与同事立即赶赴现场。从排河口倒查,打开雨水管窨井盖,最终“锁定”一家企业,在企业的东北角杂物间内发现“染色车间”,企业员工将红色染色废水未经处置直接倒入雨水管网,最终流入东排河。李永杉与同事对残留废水进行采集,并现场摄像拍照固定证据,当场对“染色车间”予以查封。当晚传唤企业负责人和操作人员,直到凌晨3时才“打卡”下班。
生态环境工作要“铁腕治污”,也要入企帮扶、服务企业。某企业因受到行政处罚信用等级下降无法获取贷款,该企业已完成整改消除了污染。于是,李永杉帮助企业多次和相关部门、局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信用修复,获得了银行贷款。
作为经验丰富的执法一线人员,李永杉一接到群众反映的投诉,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他总会身先士卒,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二十一年来,李永杉一直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
“李永杉对工作十分负责,已经是生态环境专家了。”乐清市虹桥生态环境所所长卢胤弛说。
他熟悉浙江省几乎全部蕨类植物,用自己擅长的专业和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创新理念,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程,守护着大自然。他叫张豪,是乐清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世界自然联盟(2022-2025)中国专家组成员,他还是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花卉协会会员,以及《浙江植物志》《温州植物志》第一卷副主编。
研究蕨类植物,张豪一钻研就是34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蕨类植物专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张豪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以生物多样性为方向,以蕨类植物为载体,创建了乐清中学生态文明与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
张豪的实验基地里,放眼望去全都是蕨类植物及其标本,能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植物的自然成长过程。张豪几乎每天都会来实验室给植物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成长。
学校生物社,张豪是指导老师,他表示和生物相关的,他都会积极参与。
作为实验基地带头人和导师的张豪,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事业。他多次参与浙江生态日的直播活动,为市县层级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活动做讲座,至今已指导60余位学生参加小论文和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
“我还有很多植物可以去继续探索。”张豪说,对他来说,生态保护事业已经和生活融为一体,会一直学到老,做到老。
叶鹏清:“90后”力量,在实践中成长
陈锋煜:护河卫士,守护水清岸绿
叶鹏清是乐清基层环境执法一线的“新人”。踏实稳重、虚心好学是大家对叶鹏清的印象。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研究生,刚进入环保系统时,他对执法中的污染源、原料产品相关化学物质了如指掌,但却对执法相关流程一无所知。为了更快地做好工作,在深入执法过程中,他总会主动向队里的“师傅”请教,快速掌握知识点。在忙碌的工作之外,叶鹏清还会抽出时间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学习,叶鹏清熟练掌握环境监察技能,成为大荆所具备独立办案能力,可以独当一面的环境执法人员。
“环境信访投诉,我们要一个一个查看并核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叶鹏清说。除了环境信访工作,他还会深入企业督促指导,宣传环保相关知识,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积极参加集中隔离点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体现“90后”的“疫”线担当。
“作为基层环境执法人员,任务虽然繁琐,但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不容一丝马虎。虽然不容易,但为了守护好一方碧水蓝天,再辛苦也值得。”叶鹏清说,这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乐清所有生态环境人的共同心愿。
担任河长期间,他用步伐丈量着每一条河岸,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履职尽责,把七里村每一条河流记在心上,他是柳市镇七里村河长陈锋煜。
七里村由七前、七西、七东、七里港捕捞等4个村融合而成,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村。自2017年开始,陈锋煜先后担任瓯江七里村段(原七前村段)、沿江东河七里村段、白慎河七里村段村级河长。坚持巡河,宣传普及爱河节水知识已经成为陈锋煜每天必做的事情。
由于七里村人口众多,河道也很多,陈锋煜不仅每天要查看河道环境,还会经常走访河道两侧家庭,听取村民意见。对于不配合的村民,他会一遍又一遍的上门耐心沟通,不厌其烦地劝导宣传。
为加大保护环境宣传力度,陈锋煜主动发起组建七里港巡河队,并组建2艘巡逻宣传快艇、10条河面垃圾清理船,与78名志愿者一起巡逻、保洁8条河约14.5公里,覆盖七里港社区10个村庄。在陈锋煜带领下,志愿者们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划船穿梭保洁河道,为家乡“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环境美化和乡村美丽建设贡献力量。
经过一系列河道整治,七里村的河面已焕然一新。对于河道环境的变化,陈锋煜十分欣慰。
施贻德:恪尽职守,奋战环保一线
胡长缨:不惧脏累,只为环境整洁
施贻德说,干环境执法工作“白加黑、五加二”是家常便饭,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执法一线度过。
“五水共治”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施贻德遇到过很多难题,面对各种环保治理问题,他放弃周末休息,深入调查,面对一些企业主的不理解,施贻德的方法就是多找他们沟通交流。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企业主的态度也慢慢从不配合,转变为主动对企业进行一系列整改。清江环境所所长周来荣笑称:“把事情交给他,我十分放心。”
针对辖区内的南清芙应急饮用水源地,施贻德每季度都会对其进行采样监测,开展周边环境隐患排查,不定时对水源保护区进行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每年台风季,施贻德都会做好抗台防台相关工作,并现场指导污水处理公司,要求辖区内所有企业做好危废仓库、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工作。在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前,提前对考点周边环境状况进行排查,防止噪声干扰。考试期间,安排执法人员开展巡查排查,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当前,乐清市生态环境局清江所正在全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作为执法人员,施贻德继续在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上砥砺前行。
2018年加入乐清市环保公益协会大荆分会,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不落下一场,并连续多年荣获乐清市环保公益协会“年度优秀志愿者”的称号,他是胡长缨。
胡长缨经常和大家一起,去溪边清扫垃圾,到公园打扫卫生。即使工作再繁忙,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最初,大荆石门潭溪滩游玩、烧烤的游客很多,遍地都是垃圾,塑料袋、烧烤签子被随意地丢弃在各个角落。胡长缨经常独自一人,提着袋子、夹子等工具去清理垃圾。有些垃圾特别脏,很少有人愿意捡,他就会默默地去把最脏的地方清理干净。尤其是有些垃圾会卡在缝隙里,夹不出来,他都会二话不说地弯下腰,脱下手套,一个个捡起来。
胡长缨还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声情并茂地向村民宣传环保理念,让大家提高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力量。
陈永林:用心守护,“家门口”的河
王国新:闲暇时间,投身环保事业
陈永林是虹桥镇河深桥社区的“一肩挑”干部,也是村级河长,让东干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景象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自担任村级河长以来,他无论平时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到东干河旁的公园逛一逛,一旦发现河道内有垃圾,就会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集中处理。“每个月巡河至少3次,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陈永林说,几年来,他已经累计巡河200余次,巡河里程500公里。
在自觉落实相关巡河护河工作要求的同时,陈永林把提高群众的护河环保意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与网格员一起入户宣传,告知村民环境的重要性。
“巡河做不得表面功夫,要仔细观察,发现颜色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藏着偷排污水的管道。”陈永林说,以前河道污染了没人管,现在大家都知道找河长了。
通过陈永林的努力,如今东干河河水盈盈,水质提升明显,河道里已看不见随处可见的漂浮物,岸边的草丛中也没有垃圾。
作为乐清市环保协会大荆分会骨干,和一群环保志愿者一起守护乐清绿水青山,保护和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带动更多的人把想法变为实践,是王国新不变的初心。
王国新是温州市属国企的员工,“平时上班,周末都要抽空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王国新说,一些到雁荡山登山、旅游的人会在游览过程中随手扔垃圾,他们经常组织志愿者去山上清理游客丢的垃圾。“记得一次,我们从谢公岭上山,一路向山顶清理沿途垃圾,再从仙溪古道下山。”王国新说,路程远,山坡陡峭。每个人手提一只垃圾袋,弯着腰捡拾山路两旁的垃圾。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沿路上的垃圾才被清理干净。
2019年6月,王国新成为公益环保宣传员,每个周末他都会走村入户、沿街发放,宣传“五水共治”。哪里有环保活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自今他已组织和参与了各类环保活动共计200余次。
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让王国新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他的行动也影响着身边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