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襦裙、佩银簪,潇洒而飘逸,见有人迎面而来,报以微笑并作揖,如果不是后面的沙发,第一眼看到陈玲玲时,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85后乐清女孩陈玲玲端庄秀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加上一身汉服,散发着一种古典美。“入圈”汉服行业15年来,她成为乐清市汉服协会的创办人之一,虽身处乐清,却收到了省内众多大小展演活动抛来的橄榄枝。
穿“奇装异服”的女孩
出生于柳市七里港金楼村,陈玲玲打小就喜欢越剧、温州鼓词,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披着被单在院子里表演唱戏,自娱自乐,陶醉其中。
2008年,陈玲玲经朋友介绍第一次参加市区晨沐广场上的一场汉服社团活动,激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穿上一身汉服穿梭在街头,刚开始也比较忐忑,现在自然多了,也比较自豪。”陈玲玲说。
有一年重阳节,陈玲玲和社员穿着汉服爬东塔山开展登高活动。然而,曲裾的款式被一位老太太误认为是和服,诟病她穿“奇装异服”,还有路人以为这是戏服,这样不理解的声音陈玲玲常会听到。
如今,小孩子看到会说:“这是汉服,我认识。”不少人都上来问衣服从哪买的,还会赞叹一声:“好美!”
2017年,汉服社濒临解散,陈玲玲心存不舍,于是和几个资深汉服爱好者联系有关部门申请、努力跑流程,次年七月,乐清市汉服文化协会成立,陈玲玲担任秘书长一职。
让汉服文化“出圈”
“入圈”之后,如何“出圈”?这是摆在陈玲玲和团队成员面前的一个难题。放眼全国,行业内高手如云。陈玲玲和团队制定了市场策略——主动走出去参展,争取在大型展会上打响自己的品牌。
她开始学习服饰文化,了解各种常识,包括汉朝各个时期的汉服形制、面料、颜色、配件等等,并和会员们一起学习做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型,从中获益良多。
陈玲玲说,“汉服的背后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千年底蕴的传统文化。”她坚持努力考察,到各地游历取经。她到福建“汉服天下”团队、中华礼乐大会谦虚请教,到台州、临海、西塘文化节上深入交流,还从《礼记》等古籍中进一步钻研学习。
一番学以致用过后,陈玲玲的客户在乐清成功举办汉式婚礼,她策划的洪宅汉式婚礼也被多家媒体报道。新娘凤冠霞帔,和新郎一起举行结发、同牢等礼仪,她听到嘉宾们的点赞,连连说“好看!好看!”
“有的人认为这是做戏,反而觉得西式婚礼才是正统。”陈玲玲谈及自己的理解,其实西方崇尚的是契约精神,我们中国则是伦理型社会,注重血脉传承,因此,汉式婚礼更适合国人传承和发扬光大。
让文化更有“仪式感”
在国潮回归成为时尚的这些年,人们观念的转变,对洋节的弱化,让陈玲玲看到新的机遇。她开始借国潮东风、全职经营凤栖庭汉服体验馆。
每年的固定活动以传统节日为主线,此外,协会还联合市文明中心举办“文明出行”公益活动,受邀到全市多个镇街、商圈、校园开展春泥计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活动。
今年端午,陈玲玲携40多人的团队在雁荡山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中国旅游日活动,排演了花神献瑞、汉式婚礼、飞天舞蹈等节目,现场带领游客体验沐兰汤、点朱砂、投壶,精彩纷呈,带给广大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旅体验。
在虹桥镇第八小学举办10岁学生的成童礼上,当孩子们身着汉服向家长行礼,说“妈妈(爸爸)我长大了”时,不少家长纷纷感动落泪。
2019年,首届“礼衣华夏”温州赛区赛场上,乐清市汉服协会派出10名代表参赛,不仅抱回冠军奖杯,还包揽了前三、四、五名的好名次。
“把爱好做成事业是一件幸福的事。”陈玲玲说,经济实力日益强盛的当下,更需要文化的积淀和自信,而汉服恰恰是一种极好的载体。她计划今后举办公益讲座,将多年汉服文化礼仪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爱上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