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即将来临,对于在外务工的游子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近期,全国疫情呈多点散发,出于对疫情防控、空间距离等因素的考虑,今年,不少在外打拼的乐清人纷纷选择留在当地赏月过中秋。
在外过节亦有家乡味
1990年出生的芙蓉人小孟在河北石家庄从事服装生意已近10年,他告诉记者,考虑到疫情形式严峻复杂,此轮“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如果此时返乡,在路途中接触到的人员繁杂、不确定性因素多,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再加上两个孩子年纪都还小,思虑再三,他们一家还是决定留在石家庄过中秋。
虽然已在石家庄安家,但在本该团圆的日子里,小孟夫妇最牵挂的还是仍在乐清的父母。“因为疫情,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望他们了,希望他们一切都好。”小孟有些遗憾地说道。“不过我们早在半个月前就给父母寄了月饼和水果。”小孟说,他准备中秋当天再给父母打个视频电话,送上节日祝福,“希望能早点回去看望他们。”
留在石家庄,夫妇俩准备如何过节?小孟表示,虽然他和妻子早已习惯当地的饮食方式和过节习俗,但今年中秋,夫妇俩计划制作一顿丰富的“乐清海鲜大餐”,再配上芋头炒粉干等乐清特色美食,邀请几名朋友来家中小聚。“虽然无法返乡过节,但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小孟笑着说。
好友陪伴赏月吃大餐
尽管返乡只需乘坐不到4小时的高铁,但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小薛还是放弃了此次中秋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年到头难得空闲,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本想趁着中秋回家吃个团圆饭。”小薛向记者介绍道,公司外来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往年中秋假期,有不少同事会外出旅游、返乡探亲。今年,多地疫情反复,大家不约而同地取消“假期安排”,选择留在上海过节,由此小薛也改变了返乡过节的想法。
“于我而言,这是头一回不和家人过中秋,但不返乡其实也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着想。”小薛说,上海人员流动频繁,加之交通便利,在此疫情大背景之下,如果还是像以前假期一样安排“回乡探亲”,存在着加剧疫情传播、蔓延和扩散的风险隐患,不利于两地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作为在外打拼的乐清人,我们更应就地过节助力防疫,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小薛说,对于他无法回乡过节这件事,家里人已有了心理准备,“我哥前几天就给我寄了好多盒月饼,让我和同事分享着吃。”
得知小薛不返乡,他在上海的朋友陆续向他发出“串门邀请”。“我已经和几个朋友约好了到时候连上游戏机玩几场‘云游戏’。”小薛说,还有不少朋友说要为他准备一桌中秋大餐,一起吃饭赏月,“每想到此,心里阵阵温暖。”
预申报、做核酸是“标配”
中秋节将至,人员出行、旅游和聚集性活动增加,疾病传播风险随之增加。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强管控”要求,巩固乐清市疫情防控成果,确保全市人民度过健康、平安、祥和的假期,乐清市防控办提醒大家:假期减少跨省旅行,非必要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记者了解到,对于中秋假期人员跨省返乡出游的防疫要求中,抵离时的核酸证明和出发前的预申报是“标配政策”。如果是外地来(返)乐人员,务必事先打开“温州防疫码”进行预申报。市外来乐人员则需提前核查自己的温州防疫码为绿码,同时执行24小时内落地核酸检测,然后按照规定频次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核酸结果未出具前,不前往公共场所活动。
此外,中高风险及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来乐返乐人员需自觉配合高铁、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检查,及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和酒店报告行程,配合并支持相关排查、隔离、核酸筛查、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所在区)和乐清市民应暂缓来乐返乐。
针对当前疫情形式,市民假期期间要加强自我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出入医院、养老院、机场、车站、码头、商场等公共场所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积极配合测量体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等防控措施。
同时,广大市民日常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近前往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和旅居史,期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