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丈漈 2022年09月02日  

  ■李新华

  三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到文成去走一趟。这不只是那里有神秘莫测的飞云湖和铜铃山,而有一个埋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那里有个百丈漈,还有一位与大明皇朝有关的开国谋臣——刘基。

  今年夏天,我们一行8人前往文成。自驾车在飞云江边飞速地行驶着,透过车窗,两岸的山光绿树扑面而来。我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俯仰两清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飞云江很美,飞云江的名字很美,飞云江因陆游的这首诗而更美!

  我们的车是从文成下高速的,文成是飞云江中上游的一个县,县城看起来像个镇,建在山峡里,两边被山围困,一条泗溪河穿城而过,河水碧波粼粼,倒影如画。当地文友告诉我,文成建县的历史不到80年,是一个很年轻的县城。它于1946年从瑞安、泰顺、青田三县边区析置而成的,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谥号“文成”作县名。

  出了县城,我们的车沿着山间公路向西北方向斗折蛇行。沿途所见山崖陡峭,险峰高耸,所经之处,无山不翠,无谷不幽,这一切,既给人以“水送山迎客,一望一灿然”的亲切,又给人以“水作琴中听,山凝画里看”的愉悦。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百丈漈镇,镇在山顶,是一个高山平台,海拔630米左右。

  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我们就向天顶湖出发了。当地民谣曰,“南田九条岭,条条通天顶”,天顶湖因此得名。来到湖边,只见四面的山势曲曲折折,大小岛屿十余个,有的高峰突兀,有的平坦如砥,有的郁郁葱葱,有的赤沙边地。如高空往下看,好几个岛屿像脚掌似地伸进湖里来,成了半岛。湖又像胳臂似的挽进山里去,汇成水湾,形状上就像是一只引颈展翅的天鹅。返回的路上,我想若将天顶湖改称“天鹅湖”则更圣洁纯真、灵动神秘。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南田镇武阳村——刘基故里。这里从唐宋起就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背靠郁郁青山,三面良田环绕,蓝天白云之下,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山川大美,钟灵毓秀,只有这样的福地才能诞生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的刘基,才能造就出旷世奇才波澜壮阔的一生。游了刘基故居、武阳书院、刘基庙,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刘基墓。它占地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既没有其他石雕附建物,也没有巍然屹立可标明墓主身份的志碑,至今依然保持着上草下土、自然简朴的形式,一丘一坟。他那生之辉煌,死之朴素,不计身后名声的洒脱深深地感动着我。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有感于托墓的逼人朴素,称颂它为“世界最美的坟墓”。此时我也想说,刘基墓是“中国最美的坟墓”。

  我最早是念初中时从语文课本中认识刘基的,他写的《卖柑者言》,至今记忆犹新,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更是家喻户晓。上大学时学的是中文,对刘基的了解深了一步。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伟人。文学上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政治上民间流传“三分江山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谋略上精通天文地理,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总之,刘基是个能掐会算之人,但最后却成了一个悲情英雄,因无法扭转皇帝的猜忌之心,晚年隐居故里,生病拒绝吃药而死。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帝王时代君臣之间的悲剧。

  文成素有“百瀑县”之谓,其中最著名最撼人心魄者当属百丈漈。我们坐车在百丈漈的入口处下来,缘溪前行,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气宇轩昂的牌坊,端庄的“神州第一瀑”匾额,衬托着“悬瀑一二三排山倒海,峰峙左中右扑地张天”的对联,让我们虽未见瀑布,却已微微感到其间的壮观与豪气。从峡谷左侧的石阶小道往上登,沿途陪伴你的是潺潺的流水,嶙峋的怪石。来到三漈旁,但见一道白色的水幕隐约于一颗绿树之后,从岩崖上直铺下来,落入潭中。三漈为百丈漈中最宽的瀑布,以秀气著称。

  沿着枝蒙叶罩的谷中小道拾级再登,当走得有点吃力时,二漈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二漈分上下两折,中间有一岩廊,如腰带一样缠在黑黑的峭壁上,廊中观瀑,瀑流如帘,飘飘洒洒,犹如花果山水帘洞。瀑下则是当地百姓所说的阔可行舟、深达百丈的龙潭了。龙潭两侧,险嶂嶙峋,嘉木摇曳生风,苔藓绿意森森,它们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丹青。

  沿着绝壁旁用钢板搭成的栈道,艰难攀援,我们终于来到一漈下的墨绿色的潭边。一漈高达207米,为中华瀑布之冠。举目仰望,峭壁齐天,飞流直下;阳光之下,飞珠飘洒,吞霞吐霓。刘伯温曾有诗赞曰:“悬崖峭壁使人惊,百斛长空飘水晶,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鸣。”

  面对百丈一漈,我对 “漈” 字突发联想。如将“漈”字拆开,我们不难发现,老祖宗在造这个“漈”字时,显然是在提醒后人,要对“水”这天赐玉液进行祭拜。来文成时,我们乐清一带正面临着江河枯竭的危机,看着不舍昼夜而倾泻的三漈,我们在感官上获得奢华享受的同时,更应对“水”怀有敬畏之心,崇拜之心。

  上苍造物,奇葩万象,它总能以其多样性、丰富性、不重复性向人类展示着漫无止境的深奥与神秘。文成那大多没有被人改造过、装潢过,仍处于“第一自然”状态的风物,令我们陶醉。离开那纷纷他人,他人纷纷的,连空气中也弥散着物化气味的闹市,面对着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我感到需要我们咀嚼和消化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