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过一朵能“取水”的云 烟炉人工增雨 乐清喜降甘霖 2022年07月26日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

  六月下旬以来,乐清市进入少雨状态,7月1日至今,乐清国家观测站(本站)累积降水量仅1.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数(112.3毫米)显著偏少。为降低森林火险、保障市民生活用水,7月24日晚,乐清市气象局监测到乐清西北部地区低层水汽充足,并伴有一定的抬升条件,该部门紧抓有利时机,抓紧时间实施烟炉人工增雨作业。

  点燃烟条“烟雨濛濛”

  7月24日20时50分,在市气象局7楼,三名工作人员紧盯各自的电脑、笔记本,互相播报着自己所负责的板块进程。工作人员章梦臻通过卫星、雷达等气象资料分析后,向另一名工作人员支秉毅传达点燃烟条的最佳时机,在一旁的市气象局减灾科科长林金旭则负责记录。得到指令后,支秉毅点击屏幕上的“远程点烟、远程电阻测量”等提示按钮,通过远程操控点燃远在龙西叶山作业点烟炉上的第一根烟条,约15分钟后,当地已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据悉,增雨烟炉是固定在山地迎风坡上一个较高地方的地基人工增雨设施,通过点燃碘化银烟条,燃烧催化剂,使粒子随上升气流扩散到云中,利用迎风坡上升气流进入云中,从而增加云中凝结核,达到增雨(雪)的目的。

  市气象局根据当天的云层条件,通过远程操控,在当天21时许,按照原计划进行4次点燃烟条作业。

  “近期乐清连续高温,我们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为的就是不错过一朵能‘取水’的云。”林金旭介绍,在7月24日傍晚,温岭、永嘉等地积雨云较为聚集,呈东南偏东走向,乐清西北部山区在当晚将有较好的增雨条件。市气象局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远程遥控乐清西北部地区人工增雨烟炉点进行作业。

  据悉,本次共使用人工增雨催化剂烟条4根,从点燃第一根烟条后,大约在15分钟后,乐清市西北部地区喜降甘霖,降水主要集中在20时至21时,大荆站累计雨量27.2毫米,智仁站累计雨量14.0毫米,仙溪站累计雨量14.2毫米。

  人工增雨非人工降雨

  什么样的天气才会实施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怎么“增”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林金旭。

  “很多人会把人工增雨简单理解为‘人工降雨’,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林金旭说,人工增雨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云造雨,而是在遇到本身就有降水条件的云团时,通过加点“催化剂”,从而增加降雨量。

  林金旭介绍,近段时间,云层高度厚度都不理想,所以他们时刻观望着,时刻准备着。目前人工增雨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火箭弹人工增雨、地面烟炉人工增雨。乐清西北部地区山区众多,森林火险隐患大,雨水短缺易导致生态用水紧张。乐清位于宁波、路桥、温州龙湾三大机场必经路线,空域繁忙,开展火箭弹作业时受限颇多,对空域影响也大。而火箭弹作业方式适合于固定目标区,且作业装备和方法均受空域限制,有时因没有空域而错失作业时机,因此增添不受空域限制,可自主指挥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很有必要。

  为了填补火箭弹增雨作业的空白,目前乐清已建设4个烟炉作业区域,配备多台烟炉装置,组建全省首个多点合一的增雨烟炉矩阵,优化作业布局,综合调度,统筹提升人工增雨抗旱保供水的实际效益,奠定乐清开创人影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