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梓 陈鹏
近日,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传来捷报,乐清夺得2021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2021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奖牌。据悉,这是乐清继夺得2015年度、2017年度“大禹鼎”之后,再次夺得2021年度“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县“大禹鼎”。
“大禹鼎”是浙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是各地治水工作的最高荣誉。“大禹鼎”承载着大禹精神之重、责任之重、发展之重、民生之重。三夺大禹鼎、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的背后,是乐清不断实现治水、治气、治废成绩新突破,是稳中向好的生态环境优异答卷。2021年,乐清水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稳控提升;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99.7%,优良天数高达364天;生态满意度从全省第66名跃居第60名、“五水共治”群众幸福感从全省第80名跃居第59名,实现“双提升”,创历史最好成绩。
碧波荡漾,水清鱼现,美丽乐清踏歌来。夏日的傍晚,行走在我市东干河流域河畔绿道上,河岸绿树成荫,河内鱼儿嬉戏。随着我市治水攻坚行动的深入实施,一条条碧波涟漪的河道正穿村而过,围绕日新月异的城市静静流淌。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是标本兼治、引入数字化手段打造水环境治理样本的不懈努力,是砥砺奋进推进美丽乐清建设的不懈奋斗。
去年以来,乐清以严格执法推进问题整改,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四大行动,开展“环境污染问题排查百日攻坚”“绿剑”等14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打击取缔非法窝点15家次,采取强制措施10人。围绕督察组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全力整改,并以央督、省督反馈问题为借鉴,开展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大提升行动,对照历次督查交办的问题清单全面发力,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河道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是所有治水人的共识。乐清不断深化“水岸同治”,治水攻坚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工作模式转变,推进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三年行动,截至2021年底,完成了550个项目的建设任务,续建项目386个,成效明显。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的地方,直观上不再像以往一样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了,水质的提升,污水零直排区项目是主要原因,功不可没。
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开展危废管理规范化建设、危废专项治理、“五查五全”等专项行动,建成投用小微危废统一收运体系,全面推动危废管理数字化转型,2473家产废企业纳入省固废平台实现全过程管理(比2020年增加1898家),产生危废8.25万吨,利用处置率达到98.49%。
乐清还全方位开展智慧化监测,上线全省首个水治理综合管控平台,布设水质监测站位24个、雨污管网监测站位38个,涵盖气象、水文、河道监控以及河长履职信息等,开发河道水质实时监测、污染源快速处置等功能,实现河流水质在GIS地图上可视可查可处置、一屏管控。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用重典、出重拳,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企业守法成为常态;全面实施“三线一单”管理方案,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完善执法监督网络、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提升执法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全域建成“污水零直排区”,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和省“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全力构建山水辉映、蓝绿交织、自然和谐的乐清生态风光,全面擦亮环境生态底色,以美丽的生态环境质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