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 切莫“游”戏生命 2022年07月08日  

小龙漫画工作室 绘制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林智泉

  实习生 张轩畅

  烈日炎炎,高温难耐,许多市民开启了游泳消暑模式。其中有不少市民以“野泳”为乐,不少孩子也喜欢到河边戏水消暑。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危机,为避免发生意外,市民游泳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泳池,不能因贪图方便前往危险水域游泳。此外,青少年扎堆泳池解暑,为保安全,家长应全程陪伴。

  水库溺水事故频发

  皆因“野泳”出意外

  进入高温季节,不少市民无视野外“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不顾一切加入“野泳”大军。每到夏季,因“野泳”造成的溺水事故频发。

  对此,时常参与水上救援的全民公益志愿者负责人郑佰洪深有体会。“从以往的救援经历来看,‘见水起意’最为危险。”郑佰洪介绍,去年,在白石水库就发生一起溺水身亡事件。一家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到白石水库旁游玩消暑,其中,不识水性的孙子临时起意玩水,会游泳的老人便下水为孙子做示范,结果因陌生水域环境复杂,老人再也没有回到岸上。

  郑佰洪称,其实多数溺水事故都是类似情况。“见水起意”的“野泳”往往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没有佩戴救生护具、做好防护措施,还有不少人认为“野泳”的环境是安全的,殊不知水下情况复杂,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暗藏暗流、漩涡、利石、峭壁等不安全因素,一脚下去可能陷入深潭。“别说小孩,就是熟悉水性的大人一不留神也会发生安全事故。”郑佰洪说。

  此外,夏日气温高,河面水温较高,但是深层水温骤降,极容易造成抽筋,导致紧张缺氧引发溺水事故,再加上“野泳”的人对地形、水下情况不熟悉,如发生体力不济等原因造成呛水、抽筋,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野泳的地方人员稀少,而且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一旦出现溺水等意外情况,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施救。”郑佰洪说。

  无人看管意外落水

  应加强防溺水教育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夏季天气炎热,水边多了很多孩子的身影。不少孩子贪凉玩水,结伴游泳、下水抓鱼、在水中玩耍、钓鱼等都成为他们娱乐消遣的方式,与此同时,溺水事故也屡屡发生。

  乐清也曾发生过不少起令人痛心的溺水事件。去年,北白象镇一儿童不慎落水,经搜救上岸,遗憾的是已无生命体征;前几年,曾有一男孩与同伴结伴去水潭边玩耍,最终消失在了水潭中……郑佰洪称,这些事故发生地点基本都属于无专人看管和无人安全巡逻的自然水域。“还有的孩子看到河里有鱼在游动,心生好奇,便伸手去抓鱼,结果因为失去重心脚滑跌入水中。”郑佰洪说,阴雨天河埠头青苔多的时候,孩子不留神也很容易落入水中。

  此外,为了救落水同伴而身亡的例子也不少。郑佰洪感慨道,有的孩子自认为会游泳就等于会救人,从而造成了群死群伤的悲剧。从几起溺水案例来看,悲剧之所以酿成,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未能充分意识到水的危险性、盲目亲水玩水,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也存在着一定的防溺水教育责任。

  暑假里,孩子具备了玩水时间和玩水动机,如果家长不干预,放任孩子去危险水域玩水,就可能会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对此,郑佰洪提醒,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敬水畏水,不去危险水域玩耍,同时要警惕出现监管“漏洞”,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别让他们处于放养状态。

  若发生溺水事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切忌手臂乱扑;可采取头部后仰的方式,露出口鼻,深吸浅呼,保持体力;附近若有漂浮物,尽量抓取。注意观察,找准时机大声呼救;有人营救时,应该积极配合。“最常用的救援方法是在出事点周边寻找一些较长的绳索或竹竿。”郑佰洪说,在投、递救生物品给溺水者时,施救者一定要注意将自己的重心尽可能降低,防止在救援过程中被拖下水。

  儿童扎堆泳池解暑

  家长需要全程陪护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不少青少年儿童会选择到清凉的游泳池中避暑,然而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看似安全的游泳馆、游泳池内也暗藏着危险,如果没有大人陪护与看管,意外和悲剧也有可能发生。 

  不久前,福建厦门就发生了一起在游泳池溺亡的意外。因没有家长陪护,救生员发现不及时,一名8岁男孩溺亡在小区室外游泳池;去年8月10日,福建泉州一5岁的男孩在有家长和救生员在场的情况下,因家长与救生员的疏忽大意,仍不幸溺亡于小区游泳池……

  溺水作为青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都残忍夺取了许多青少年、儿童的生命。不少家长认为泳池足够安全就放任孩子玩耍,自己不参与陪同和看护,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救生员作为游泳池防溺水的最后一道防线,常常由于人多、嘈杂等因素而难以发挥其作用,若是身材较小的青少年儿童发生溺水则更加难以发现。因此,郑佰洪提醒,无论是家长还是救生员,应在孩子游泳时做好陪护或看护,筑成防止青少年儿童溺水的另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