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实干新风采 打造绿色东大门 湖雾镇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共享社·幸福里”村社擂台赛 2022年07月04日  

重温入党誓词。卢杨鹛 摄

实地观摩。张珈玮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珈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传达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促进村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提升,激发村社干部担当履职、实干争先的优良风貌,7月1日,湖雾镇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共享社·幸福里”村社擂台赛暨“七一”纪念会议。

  湖雾镇党委负责人表示,此次擂台赛是在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后,对全镇村社干部履职能力的集中展示检阅,各村社通过进一步学习党代会精神,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1周年,充分展现了争先创优的十足干劲,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观摩共学

  7月1日上午,阳光明媚,在大荆镇龙避岙村,湖雾镇党委负责人与全体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科室负责人等汇聚一堂,现场观摩学习龙避岙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踏着青石堆砌的石步汀走进龙避岙村,一行人在村内沿着潺潺溪水而行,只见青翠美丽的绿化环绕着干净整洁的村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拆、整、建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现场,龙避岙村“一肩挑”干部向一行人介绍了该村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龙避岙村环境整治完成率达100%,清理整治面积32000多平方米,整治溪床612米,修建生态护岸1193米,实现了美丽乡村蝶变焕新颜。

  此次观摩中,湖雾镇大屋村、隔溪村、里湖村等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村的“一肩挑”干部首当其冲,仔细观摩聆听龙避岙村“一肩挑”干部的讲解与分享,积极对标村内自身情况,在现场开展讨论,共谋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随后,一行人来到大荆镇西二村,参观该村新联建房模式成效,通过现场观摩为全体干部带来了新的思路。众人围绕如何整体改变村庄面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学习交流。大家一路看、一路议、一路学,在观摩中看特色、找差距、促提升。

  通过现场观摩,各村社主职干部进一步对比自身在第二季度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和亮点,找出各自建设中仍存在的不足。湖雾镇党委负责人向现场各村社主职干部强调,要通过实地观摩互比共学,汲取先进经验,结合村社实际,走出适合自己的集体发展道路。

  擂台共比

  观摩结束后,第二季度“共享社·幸福里”村社擂台赛在湖雾镇正式开赛,7名村社主职干部纷纷上台打擂,大家围绕“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总结汇报了2022年上半年以来村社内满意的三件“关键小事”以及落实三件年度工作计划的情况。

  “今年,我村借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积极推进村内‘红旗点位’整治,村庄环境面貌有所改善,目前正进入拆后设计规划阶段……”擂台赛上,里湖村、大屋村、隔溪村“一肩挑”干部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进行介绍,收获了掌声与肯定。

  此外,各村社在此次擂台赛中还带来了许多佳绩,彰显着湖雾镇处处有新变化。

  今年,湖雾镇各村社积极筑牢防疫屏障,切实推进辖区疫苗接种,加大防疫宣传,防疫理念深入人心;隔溪村开展“共享小屋”建设,倾听民生愿景,解决村民休闲问题;三界桥村逐步落实塔山水库应急道路建设、三块岩山塘重建、紫竹林道观迁建等项目,提速民生建设;湖雾街社区为存在失业及就业困难问题的部分重点人群开展上门帮扶工作,并积极谋划中街工业园区二期、兴上经合社拦水坝建设,助推集体发展;小球村积极开展“网连同心,童心同心”行动,协助乐清市网联会开展专场活动,学习湖雾红色革命史,共建党群阵地;定头村全面开展“拔旗”行动,清除陈年垃圾,取缔鸡鸭养殖棚,拔旗近500面,多措并举助力村社换新颜。

  通过回顾各项工作成效和不足,各村社主职干部携手展望新方向、新目标,深入践行“六新六力”主题实践,全面贯彻落实“三学一争”。

  携手共赴

  擂台赛还通过现场指标晾晒,清晰展示各村社第二季度以来在集体经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文明创建、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指标排名,评定了第二季度1个红旗先进村和1个黄旗落后村。

  此外,为迎接建党101周年,湖雾镇党委负责人在此次擂台赛中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了纪念章。同时,全体参赛人员重温了入党誓词,16名预备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

  湖雾镇党委负责人指出,上半年,全镇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坚守岗位、连续作战,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打好了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平安稳定等一场场“战役”,以扎实的民生建设和环境蝶变迎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接下来,湖雾镇各村社干部将持续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引,深入开展“红七月、服务月”活动,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湖雾镇党委负责人对此寄予期许,希望各村社干部能够时刻保持拼搏锐气,始终牢记自律自省,抓牢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突破基层发展瓶颈,努力为建设“齐富共美绿色东大门”做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