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徐略)“鱿鱼丝15公斤,鳕鱼片15公斤,虾干15公斤……”如果你是干货店老板,接到这样的大订单是否上钩?近日,乐清北白象某干货店老板林先生识破一起提前垫款的“大订单”骗局,并及时向警方求助,避免了经济损失。
6月26日16时,干货店老板林先生接到自称“消防部队”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其采购鱿鱼丝、干贝等物品,双方互加微信后,对方便发来了印有“中国人民公安消防部队”字样的采购清单。看到加盖了公章的清单后,林先生便立即根据要求准备了相关物品,准备次日按时送货到指定地点。
6月27日上午,对方突然发来消息,让林先生再采购某品牌罐头105箱(每箱单价700元),要求15时30分准时送到指定地点,并指定了供货商。当林先生联系上那名供货商时,供货商说需要先支付货款才能送货,林先生粗略算了一下,自己需要先支付7万多元,于是心存疑惑的林先生到指定地点看了看,发现该地点是辖区的交警中队并非对方说的“消防部队”。
随后林先生立即向北白象派出所咨询,民警陈海同在查看聊天记录后明确告知这是诈骗,并进行了反诈宣传。陈海同给林先生讲解了此类冒充军警物资采购的诈骗套路后,林先生心有余悸,非常感谢民警的提醒。
执行书,假的!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郑骞)辖区群众疑似正遭遇诈骗,但电话联系不上,上门也找不到人,民警焦急万分。关键时刻,民警发送的一条短信,成功提醒了当事人,终于帮其保住了150万元。
6月25日18时许,虹桥派出所接到预警信息,辖区里的一名群众小涟(化名)疑似正在遭遇通讯网络诈骗。
民警王伟立即尝试联系小涟,但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提示正在通话中。“骗子在行骗过程中,会要求受害人不能挂断电话!”眼见这一步行不通,王伟又马不停蹄赶去小涟户籍住址,希望能上门当面劝阻。
可遗憾的是,小涟并不在家里,周边邻居也表示没见过她。原来,小涟只是户口登记在虹桥,其本人并不在虹桥常住。
“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当事人极有可能正进行转账汇款。”想到这,王伟越发心急,于是立即编写了一条短信并发送给小涟,希望她能够尽早看到这条提醒信息。
原来,小涟确实接到诈骗电话,但她一开始并不相信,但随后电话被转接到“上海警方”,对方向她发来“强制性冻结执行书”,上面清楚记录了她的个人信息。小涟一下就懵了,将银行卡号、账户余额等信息告诉骗子,卡里足足有150多万元。好在紧要关头,小涟看到了民警发过去的短信,立刻反应过来,取消了对骗子的转账汇款。
民警找到小涟后,和她详细介绍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并且做了相应的反诈宣传,提醒她银行、电信、医保、公安等部门不会直接转接电话,如果有提到安全账户、清查资金、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如无法确定对方身份,可与当地的派出所核实,切记不可使用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一旦有怀疑,必须立即挂断电话,报警110咨询求助。
网站客服,假的!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遥 通讯员 胡依依 )网上购物花样百出,正规渠道购买后却遇上假“客服”的“10倍赔付”陷阱。日前,白石就有一名17岁女孩网购遇上假“客服”,随后被骗走7600元。幸亏民警及时追回,才避免钱财损失。
近日,17岁的小刘在其父的陪同下到白石派出所接警室报案,称在网上被人以商品质量有问题为由,以赔偿的形式要求转账7600元。“中午12时许,我接到一个香港号码,对方跟我说我近期在网上购买的洗发水套装存在问题,可以进行10倍赔付。”
民警马春盛了解到,这是一起明显的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进行诈骗的手法。“因为对方能准确说出我购物时的信息,我就相信了,根据客服的指引,下载了一个会议APP,并添加对方为好友,还分两次转账给那个人。”小刘有点懊悔地说道,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和支付记录给马春盛看。“等我再联系对方的时候,那边就不理我了,我才意识到被骗了。”
了解情况后,民警迅速对聊天记录和支付记录等证据进行检查,看到支付记录上有个“对订单有疑惑”的选项,点进去后发现可以对此笔订单进行投诉,马春盛立即以两笔订单涉嫌诈骗的名义进行申诉退款。因投诉审核需要两个工作日的时间,马春盛就让小刘先回去等消息,案件也会进一步进行受理跟踪。
6月22日上午,民警马春盛接到了小刘的感谢电话。“谢谢警察叔叔,多亏您的帮助,我被骗的钱才能全部退回来!”电话里的小刘激动地对民警马春盛说道。
扫一扫
进反诈专区
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