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眼看天下」
■张 全
日前,记者从市文明中心获悉,乐清着力推进公厕提升工程,市区新增了107个公厕指示牌,对重点区域增设无障碍设施,实现对各公园、公共绿地内现有无障碍设施、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的全面维护更新,为广大群众提供干净方便之地。(6月23日《乐清日报》)
小小公厕,大大民生。结合众多市民上公厕的消费体验,看出这十来年特别是乐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公厕的硬件改造和软件服务大有提升,公厕和私人卫生间的“代差”基本消失。个中原因除了文明中心等部门单位的督促努力外,也得益于公厕各方面软硬件的提升,如楠溪江引供水量相对丰沛,公厕内自动支付系统的投用,节水龙头的大规模推广,财政对保洁、维修人员工资的保障等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这个转化提升过程,让人见识了新技术的威力。以往公厕之所以难管,很大部分难在“管水”:有市民到公厕水龙头来免费提水回家,迫使管理者停水,公厕顿时臭气熏天;如厕者完事后将手纸顺走,管理者不得不予以取消,忘带纸的内急者徒呼奈何。而现在这些大难题,随着按压式水龙头和扫码支付系统的使用迎刃而解。
记得若干年前乐清还有公厕收费员的角色,可能系管理部门迫于上述难题,对公厕实施市场化管理的产物。这些收费人员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负责公厕的卫生打扫,以售卖手纸的收入抵作工资,甚至住在公厕。但这种管理带有所有承包制的弊病,缺乏考核,打扫也不到位,收费标准却是不俗。除了人流量大的公厕外,其他位置稍偏的,人们多敬而远之。公厕管理的变化,让我们看到在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两者中,前者对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某个短时期和微观领域,后者作用有可能比前者明显。
互联网技术深入包括公厕在内的各个角落,改变了千百年来习以为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方式,无人交易日趋普遍,公厕管理员随之遁形,无人售卖机、无人商场等纷纷登场,人们见惯不怪。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公厕管理员哪去了?无人商场原来的售货员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了吗?“机器换人”换下来的流水线工人有新的着落吗?
技术革命本身不是就业的敌人。自动化使生产过程变得现代化,让企业更具竞争力,从而赢得新市场,雇用更多员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率效应。公厕管理员下岗了,但新型公厕因干净整洁提升了使用率,须雇用相应数量的保洁人员和检查人员,自助纸巾和洗手液的耗用促使产能提升而增加生产工人,智慧公厕引导平台、绿化、给排水、供电等保障系统都需要相应的运维人员,甚至与公厕有关的标识标牌的更新制作也能促进就业。这种就业机会的消失和新增并非一对一,但就社会整体而言有增无减。由蒸汽机和电力推动的前两次工业革命同样出现过这种生产率效应,都没有造成某些人预想中的大规模失业。那么今天,由互联网技术也应不存在类似问题,关键在于人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
(作者为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