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湖雾。黄瀚 摄

拆违现场。湖雾镇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珈玮依托“石里萄源”示范带,以城乡蝶变为主抓手,将“拆整并举”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近段时间来,湖雾镇深入践行“六新六力”主题实践活动,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对现有村居面貌进行再改造、再提升。通过持续发力,湖雾镇逐步向环境秀美、产业壮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全域共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迈进,精心扮靓齐美共富的绿色“东大门”。
拆除“老顽固”
“你接下来去哪里捕捞作业?有什么需求的话,一定要及时和我说啊。”日前,隔溪村“一肩挑”干部陈益奎再次来到海头片区的海塘边,和居住在此的村民闲话家常,落实拆违后续回访。
隔溪村位于湖雾镇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村内原隔溪片区基础条件较好。在此次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村两委积极“拆整并举”,目前村内“拔旗点”拆违整治已完成90%,全村创建氛围浓厚。
但在该村海头片区,由于村民大多从事捕捞养殖行业,海塘周边滩涂养殖区域面积大,滩涂养殖乱象难以避免,且存在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成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拆违整治的一处“老顽固”。
为此,陈益奎每天带领村两委干部来到滩涂海塘,挨家挨户宣传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重要性,积极沟通施工队伍,规划拆后重建方案,逐步打通拆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份执行力,令海塘处最后两户违建的村民深受感动,他们主动签署了拆违同意书。村内遗留已久的旧公厕也将进场拆除,村两委干部没日没夜地走家入户,让“老顽固”不再顽固。
“等这三处‘老顽固’拆除后,我们将沿溪边路至海头海塘打造彩色游步道,道路其余部分则进行‘白改黑’提升。”陈益奎说,沿线还将打造夜景亮化及配套绿化,以海塘文化建设提升滨河沿岸景观效果。届时,这里将成为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隔溪村还将围绕“两带两片”建设方针,打造串联隔溪与海头两个片区的景观带,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观环境;另一方面将打造沿河文化风情带,结合丰富的渔业文化及码头建设,进一步激发村庄活力。
拆掉“旧思想”
在里湖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行。
该村地处高山,环境基础薄弱,村民靠着传统农业、鸡鸭养殖业维持生计,观念普遍陈旧。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愿改变的思想,成了村两委面前的大难题。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凝聚村民的心。”里湖村“一肩挑”干部张文燕坦言,村庄建设受限除了基础硬件薄弱,“软件”的欠缺也是重要一环。村民们缺乏凝聚力,村庄自然缺少发展活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张文燕每天不厌其烦,一家家入户宣传拆违整治意义,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田间地头环境整治,让村民感受环境改善的益处。
清扫环境,村庄整洁了;拆除违建,道路空旷了;取缔鸡鸭养殖棚,空气环境变好了……如今,里湖村“拔旗点”整治进度已达92%,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不但吹走了村庄环境的“斑点”,也吹走了村民心中的旧思想。
“现在全村凝聚力非常强,让我们更有信心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张文燕说。
下一步,里湖村将结合村内“高山、望海、梯田、日出、山居”等要素,打造农业特色鲜明、旅游产业兴旺、公共服务健全、共同富裕坚实的“乐游旅居”新时代美丽乡村。
拆出“新愿景”
“合理拆”“不强拆”“暖心拆”……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屋村两委始终将这一主旨记在心头。该村占地面积大,尽管村内环境卫生基础较好,但仍存在新旧建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区域杂物乱堆乱放、临时棚舍私搭等问题,且拆违涉及的村民户数较多,拆违推进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村两委干部的身影一直出现在各村民家中,他们积极沟通,宣传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重要性,助力村民思想逐渐转变。
在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中涌现了一批主动拆、带头拆的典型代表。日前,村内历史遗留已久的一处违建厂房被全面拆除,大量铁皮钢架等被拆后,建筑垃圾被迅速清运,该处区域场景豁然开朗。
“村两委干部一直很耐心跟我沟通,让我也想为村里建设尽一份力。”厂房主金先生感受着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引领,希望村里环境能越来越好。
得益于该处厂房的拆违成功,大屋村两委趁热打铁,对周边拆违涉及的村民进行劝导,获得支持。等到周边彻底拆违完毕,将全面贯通村内中心道路湖里路,随后进行道路“白改黑”,提升周边绿化,为村民出行带来舒适体验。
如火如荼拆,紧锣密鼓建。接下来,湖雾镇将指导3个村围绕“一老一少”“邻里中心”等主题,集中建设标准化老年公寓和儿童休闲活动中心,强化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区域。同时,结合各村特色人文传统,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全力打造“宜居、宜业、逸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