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要素“天花板” 换来发展“一片天” 乐清多措并举巧解土地制约难题 2022年04月26日  

乐清湾港区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梦梦 王云颖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是关键。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存量不足尤其是工业项目用地捉襟见肘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面对土地瓶颈难题,乐清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破难,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改造低丘缓坡等多个“招数”,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

  盘活闲置土地

  唤醒“沉睡”资源

  “这几年乐清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通用码头建成后,会成为温州、台州等地建材运输中转站,改变原来建材企业走陆运的高成本运输模式,为企业降本增效添砖加瓦。”日前,位于柳市镇华东村的通用码头进场施工了,对于温州二航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娇蓉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征程,她又扬帆起航了。

  2005年,作为温商回归重点项目,温州二航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在柳市镇华东村选址261多亩地投资建设PH圆桩生产产业园,后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投入3亿多元资金后,该投资商停止了施工推进,项目地块闲置15年之久。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去年,柳市镇经发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赵娇蓉洽谈,后双方达成一致,将规划功能为工业用地的196亩和港口用地的65亩两宗地,分别拟建乐清数字智能经济电气产业园和通用码头,总计将投入近20亿元的建设成本,现已列入温州市重点开工项目。

  用地紧张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和发展,乐清数字智能经济电气产业园的建成,将帮助企业有效缓解这一难题。该园区建成后将用于出租,能解决一批电器行业上下游供应链端小微企业的用地问题。与此同时,乐清数字智能经济电气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招商引资回归项目普洛斯物流园以及通用码头,能为企业提供非常便利的物流服务。“为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乐清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作为回归乐商,我会以行动诠释着‘乐商精神’,反哺家乡建设。”赵娇蓉表示。

  盘活闲置土地,是乐清缓解土地要素制约的“撒手锏”。曾经乐清造船业风靡一时,在黄华、七里港的船台上随处可见造船的火热场景,后整个行业陷入低潮,许多企业倒闭,如今从琯头到黄华一带,有一半多以上的船厂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地块都是船舶工业用海,目前市里正在积极谋划将这一带部分闲置的土地资源盘活利用起来,这将有效缓解我市用地紧张的突出矛盾,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盘活闲置土地需要多措并举释放空间。近年来,乐清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优化工业用地生态环境,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充分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推进工业用地“二次创业”转型提升。去年,启动老旧厂房改造100个,累计新增改造面积66.87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启动老旧厂房改造15家,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计划全年启动老旧厂房项目50个以上,新增改造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

  科学精准布局 壮大产业优势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招商,是乐清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的高招。

  港口是沿海中心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汇点。乐清湾港区是温州港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港区之一,位于宁波港至福州港10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上的中段,是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和浙南赣东闽北最主要的出海口。

  乐清湾港区总岸线长16.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岸线资源丰富,规划5-10万吨级泊位26个,设计吞吐量8200万吨、集装箱595万标箱,为辐射区域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立体的联运体系、集疏运体系已完善。已形成“水公铁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作为省海港集团在浙江南翼的主力港区,乐清湾港区依托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将努力打造成为浙西南、赣东、闽北大宗散货中转中心和海铁联运中心。

  当前,乐清湾临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区块累计规上工业产值已超200亿元,核心区乐清湾港区已入驻各类企业223家,其中世界五百强3家(益海嘉里、海螺水泥、博科供应链),年产值已达110亿元;占地303亩,项目拥有仓库4.26万平方米的保税物流中心已于1月完成主体结顶,正在与温州海关紧密对接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等细节。“该项目将乐清湾港区打造为浙西南地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成为浙江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高能级开放平台。”乐清湾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区域定位和市场需求,乐清湾港区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项目落户港区。为集约土地资源,港区精准招商、选资盘活闲置资源,变“项目找地”为“地选项目”。计划引进一批与港口发展相适配的链主型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落地港区,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对于现已基本成型的港区南区,充分摸底园区内闲置厂房,以港区投资公司为主体,招引高产出、轻资产的项目落地;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引导港区企业外向发展,避免市域同质化内卷竞争。

  如何让落地企业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乐清经济开发区通过平台整合、功能拓展,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一方面抓好智能装备产业园、电力科技小镇等产业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低效土地整治,以“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腾笼换鸟”,切实提高亩均效益。此前,乐清经济开发区对50多家企业的近2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进行“腾笼换鸟”,实现有效盘活。针对半导体封测企业浙江和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用地不足问题,开发区盘活跃华集团1.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给其使用,当年搬入当年产生效益,第二年总产值约2亿元。

  “乐清经济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1700余家,为了更好地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的营商服务,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办事效率增速提效,完善道路网、学校、邻里中心、公交站点、商务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配备一系列入园的土地、人才政策优惠等软政策措施,让入驻企业舒心、暖心。”乐清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坡地工业” 谋出发展新路

  向低丘缓坡要土地,是乐清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的奇招。乐清山多地少,多年前开始探索发展“坡地工业”:将低丘陵和缓坡地整平后,发展工业园区。

  虹桥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104国道龙泽岭两边,占地349.38亩,总投资近15亿元,该园区建成后吸纳了18家创新型企业入驻,从而逐步形成以汽车电子、精密模具产业为核心,并与信岙山坡地工业区、合兴园区、大丰二期、科技孵化园等工业园区连成一片,规划总面积约3.28平方公里的精密模具+特色小镇。

  以前受限于用地规模的限制,一些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龙头企业被迫外迁发展。而虹桥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成,有效缓解虹桥工业用地不足的瓶颈。

  “近年来,我们企业不断扩大发展,但曾因为受制于用地难问题,企业从四都、天成等地几经辗转多次搬迁,去年搬进了新厂房,现在感觉真的太好了,心里一下子踏实了。”浙江佳奔电子有限公司是18家已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其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厂房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不仅办公场地变宽敞了,生产线还多了好几条,机器设备有了存放的地方,员工宿舍、活动室、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舒适的环境助力企业高效稳健发展。

  浙江科博电器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从事进水电磁阀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去年7月份正式搬迁到该园区。“以前因为场地限制,很多订单接过来要日夜开工,现在搬进‘高大上’的新厂房,企业生产线全面铺开,生产效率节节攀升,去年企业年产值增加了40%,发展势头良好。”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虹桥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园区内交通四通八达,道路宽敞平坦,具备临海区位、原料丰富、设施齐备、物流便捷和贴近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稳步推进产业链招商、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依靠这样的“半坡起步”,乐清不但找准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且做活了“山”文章,也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拓宽了新天地。“虹桥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溪西工业园区一二期工程等通过‘坡地工业’的模式成功落地,为我们提振了信心,目前虹桥镇党委政府正在谋划溪西工业园区三期工程。”虹桥镇经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