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茶。

游戏。

捣麻糍。

制作竹筒饭。

捉鸡。李旭朝 摄

挖笋。

智仁竹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郑剑佩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汪洋 拍摄/制作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旭怡挖竹笋、采茶、捉鸡、捣麻糍、做竹筒饭……这样的农旅生活妙不可言。4月23日,“亲爱的智仁”第三季农旅体验活动在智仁乡昌门村举行,来自全市10个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一同来到智仁,领略当地的山水情怀,品味智仁古早生活,感受别样山村带来的欢愉和喜悦。
此次活动作为“畅享竹海·醉美雁荡山”乐清市第五届(智仁)竹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子项目,由智仁乡人民政府主办,乐清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执行,虹旗建材集团五星混凝土有限公司协办。
上山体验采茶乐
4月23日上午,当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前往昌门村时,沿途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茶园、绿影婆娑的竹海,孩子们不时发出兴奋的惊叹声。
智仁早茶,又称“智仁早”,具有“特早生、香气高”的特点,外形扁平光滑,色泽黄绿,清香浓郁,回味甘甜,曾多次在国内名茶评比中获奖,被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列为“温州五大特早茶”品种之一。此次“亲爱的智仁”农旅体验活动,当然少不了采摘“智仁早茶”这项重头戏。
“小茶农”们在腰间系上背篓,出发前往茶园基地。拾级而上,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一排排的茶树就像卫兵似的,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由于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到茶园,乐清市绿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人方现场给大家详细讲解了春茶采摘的注意事项:“采茶最重要的是完整性,一芽一叶是最好的,但太小了不行,因为烘干机一烘就没了。不大的话一芽三叶也可以,但太大了也不行。”家长和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个个都跃跃欲试。
虽然天空中飘起了雨丝,大家却热情似火。孩子们奔走在茶树丛中,认真地按照一叶一芽的要求选取茶叶,家长们则在一旁帮助孩子一起细致采摘,共同体验采茶的乐趣,欢歌笑语勾勒出一幅碧水青山采茶忙的劳动画卷。
回程时,每个孩子的背篓都装了不少嫩绿的茶叶,大家收获满满,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有家长说,周一到周五,孩子忙于课业,周末偶尔带出去玩,又有同龄人相伴,这样的亲子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但让他们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还可以学到很多乐清当地的人文知识。
体验了山上采茶的乐趣后,大家来到乐清市绿玺茶叶专业合作社厂房参观,见证了茶叶从鲜叶到舌尖清香的蜕变。
“原来平时喝的茶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早上花了这么长时间才采的这些,加工后只有一点点呢,茶农好辛苦。”孩子们七嘴八舌发出感慨。
智仁乡现有2000余亩早茶,12家茶叶加工企业,该乡的茶叶已逐渐形成规模化种植,并通过早茶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萌娃抓鸡欢乐多
“别跑,别跑,我马上要追上你了。”“快,快,快,你们从旁边包围,我从中间追赶,大家一起配合。”午餐前,一场抓鸡游戏在昌门村的竹林中进行,10户家庭的孩子们与公鸡追逐的场面,让宁静的竹海变得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在竹林荡漾。
当工作人员将3只公鸡放进由网布围着的竹林区域时,公鸡起身飞奔,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场景吓了一跳,或呆立,或躲避。不过呆滞不超过一分钟,很快有孩子反应过来开始追着公鸡跑。“你们要分工协作,从两边围堵,把公鸡赶到角落里,再抓就容易多了。”有家长给孩子们支招,也许是一下子进去的人太多吓傻了鸡,又或许是孩子们太强悍,话音刚落就有孩子摁住了一只鸡,未出一分钟,另两只鸡也被抓住了。
松开,进行第二轮角逐,这轮抓鸡过程堪称神速,才开始就已经结束了。3岁半的陈若阁是这支队伍中最年幼的一名,也是最勇敢的一个,“开始”指令刚刚发出,她就伸手揪住附近一只鸡的翅膀,并单手拎了起来。
“此次活动我们设计了许多接地气的项目,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分工合作,寓教于乐,听孩子们的笑声,就能知道孩子们玩得有多开心。”主办方表示。
“大家两个人一组开始合作,先把拌好的饭用勺子倒进竹筒,压实,再继续倒。”“现在别舀底下的汤,饭加满之后再灌。”竹筒饭的制作让孩子们颇感新奇,完工后放到炭火上烤,吃上亲自动手制作的竹筒饭,感觉特别香。
下午,一起参与捣麻糍。在等待晚餐的时间,家长还和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挖笋赏竹学文化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自古以来,竹子象征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刚正不阿、永不变色的英雄本色。在智仁随处可见的竹林,一直在见证并书写着革命老区精神,一代代得以传承。
占地48.6平方公里的智仁乡有15000亩竹林和5000亩食用笋基地,是乐清最大的竹林种植区,拥有乐清“小安吉”的美誉。这里曾先后被命名为“生态乡”“竹笋之乡”“卫生乡”和“美丽乡村示范乡”等。
到了智仁,岂能不进竹林?午餐后,一行人扛着锄头浩浩荡荡进竹林挖笋探秘。走进竹林,一阵阵竹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顿觉精神一振。可是,穿行在一片片茂密的竹林,孩子们犯疑了,笋在哪呢?
“挖笋要凭感觉,没冒尖的笋才是好笋。”孩子们围着村里的“一肩挑”干部项亨茂,听他讲述怎样发现地底下的宝贝。项亨茂告诉孩子们,经验丰富的农民可以凭挖掘土壤时发出的声音判断笋所处的具体位置,普通人一般是看地表的现象。“你看,这里有一条裂缝,而且微微向上突起,这表示底下一定有笋。还有,你看上面的竹叶有些黄黄的,有些黑黑的,那些黑黑的,表示地下肥料充足,下面一般也是有笋的。”他用锄头轻轻把表层泥土去掉,嫩黄的笋尖就露出来了。
村民项亨顺花了半个多小时,刨了个1米多深的坑,挖上了一株近5公斤重的笋,“这笋长歪了,不过歪了的才是真正的好笋。”他指着这株笋雪白的底部告诉大家,“这笋完全在泥下,一点都没有冒出土,且形状漂亮,头小、脚大,是春笋里的上乘品。”孩子们开心地跑过去轮流抱着当天的“笋王”合影留念。
经过指导后,大家分头寻找春笋,没过一会儿就发出“我发现一个了,快来帮忙啊”的呼声,三四个孩子齐上阵。“哈,这笋边上还有一个,是双胞胎啊!”“唉,这竹根怎么也斩不断呢。”孩子们的喊声此起彼伏。时值春末,春笋渐少,可这并不影响孩子们体验生活的快乐,青青竹林里时不时传出大人和孩子的欢呼声。
携手一起向未来
智仁乡位于雁荡山的东北部,拥有原生态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深邃厚重,民俗风情淳朴独特。近年来,智仁乡紧紧围绕“两山理论”发展路径,立足智仁本土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产业兴旺、蓄积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大跨越。紧盯乡村建设、全域美丽,聚力城乡面貌实现大蝶变。致力民生改善、强基固本,迎来民生福祉实现大增进。重视自身建设、真抓实干,打造服务型政府得到大优化。
该乡实施生态型“一竹三笋”种植模式,深入挖掘竹制品文化附加值,将竹子打造成智仁“生态符号”,同时整合“竹、笋、茶”三大特色产业和手工艺品传统产业,依托农业合作社和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业,加大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融入“大雁荡”景区发展,走品牌发展之路,借机发展农家乐“生态产业链”,打响包括春笋、智仁早茶、咸猪肉、年糕、漏斗面在内的“竹乡舌尖五宝”,不断提升竹乡智仁知名度,以山水之生态优势不断实现百姓增收目标,让绿水青山成为智仁生态品牌的主旋律。
智仁竹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五届,以竹为媒、以竹会友,已经成为我市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下一步,智仁乡将紧紧抓牢竹子产业这个特色,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让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做大做实,农旅业态融合升级,高质量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山水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