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游艺黑白琴键 2022年04月22日  

肖雪(第一排左三)和学生们。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肖雪和小提琴家邓肯同台演出。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她没想过,自己居然来到了乐清,一住就是20多年。

  面对音乐,她永远把自己当学生,认真学习,孜孜不倦。

  热爱音乐,她谦虚、耐心,愿以一生琢磨技艺。

  她就是44岁的肖雪,辽宁本溪人,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曾担任本溪市歌舞剧院钢琴演奏员。她在乐清从事钢琴教育20多年,曾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楠、钢琴家石叔诚同台献艺。

  4时起床 母女10多年异地求学

  4月的一个雨天,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肖雪家。一头齐肩短发,干练不失清秀的肖雪讲起话来,温婉、清新。肖雪出生于寻常家庭,父亲肖振安是木匠,母亲刘国华是幼儿园保健员。父亲敲打锛头的声音,在肖雪儿时,化成优美动听的钢琴声。

  谈起与钢琴结缘,肖雪说要从6岁时说起。那时,一次偶然的机缘,南芬区文化馆干部到肖雪就读的幼儿园检查工作,发现她很有乐感,对刘国华说,这孩子是一块弹琴的料。正是这句话,开启肖雪漫长、艰苦的钢琴学习之路。

  当时,肖雪拜本溪籍的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孙辉为师,每周日凌晨4时起床,乘坐火车从南芬到本溪上课。“下火车时是早上7时,上课是8时,母亲和我就在街上待上1个小时。冬天气温只有零下20摄氏度,但母亲依旧陪着我。就这样,我们坚持了10年。”肖雪说,有一回,她生病了,仍去上课,一到老师家,就吐了。

  “其实,我弹钢琴的天生条件并不很优秀,父母也不懂音乐,无法给予指导。孙辉老师根据我的情况,对我进行强化训练。”肖雪回忆,孙辉老师常说,论天生条件,他所教的学生都比肖雪强,但是刻苦劲谁也不及她。她练琴平时每天3小时起步,寒暑假更是沉醉于黑白琴键,埋头苦练8个多小时。

  一路的坚持离不开父母的辛勤付出,肖雪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冰箱,但母亲为她换了两次钢琴。1986年,父母借了2760元买了第一架钢琴,是当时南芬地区的第一架。不少亲朋邻里来她家看看钢琴长什么样,也有邻居不解,普普通通的家庭,为什么学这个?但肖雪的父母不这么想,他们用5年还清欠款,又用10多年的陪伴女儿实现梦想。很多个盛夏,家里没有电扇,肖雪常常弹得一身汗,母亲就站在旁边扇扇子,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肖雪将母亲对女儿的深情投注在弹琴里,使这种亲密相处成为温暖的欢愉。“弹琴要声情并茂,光有声没有情是不行的。孙辉老师的教诲,我一直在践行。”肖雪笑着说。

  异乡20年

  夫妻在古典音乐中相知

  11岁时,肖雪在辽宁省钢琴演奏(业余)等级考试中,成绩达到十级水准,父母比肖雪还开心。当时,肖雪与钢琴的故事——《肖雪敲击着艺术之门》,还被刊发在1992年11月29日的《本溪日报》。如今,肖雪的丈夫田华还珍藏着这份报纸。

  肖雪和丈夫都是本溪市歌舞剧院演奏员。因为音乐,他们相识、相爱、相知。1999年,本溪市歌舞剧院编排澳门回归晚会,他们相识。“丈夫从小很喜欢钢琴,觉得是很神圣的乐器,经常夸赞我的演奏水平,这给刚到单位的我很多鼓励。”肖雪说,丈夫吹小号,请她担任钢琴伴奏,他们互相指导,慢慢地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培养了深厚的情感。

  怎么会来到乐清?“有一位在本溪做电器生意的乐清友人很喜欢看丈夫的演出。这位友人说,乐清需要音乐人才,建议丈夫来看一看。1999年,丈夫第一次来乐清后,动了心思。2000年,还只是同事的我们决定到乐清发展。”肖雪说,当时他们带着音乐教材,坐了3天硬座绿皮火车,只身来到异乡,时光荏苒,如今家中,还能看到2000年5月18日本溪到乐清的车票。肖雪还记得,乐清给她的第一感觉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空气湿润。

  2005年,在异乡乐清,他们幸福地走进婚姻殿堂。2007年,他们有了爱的结晶。两个人的执拗坚守,这些年有了一些成果。2010年是肖雪来乐清的第10个年头,秉承着记录、回报的初心,她在乐清剧院开办个人钢琴独奏会,这也是乐清首次举办个人专场独奏音乐会,当天的门票免费送给听众。2016年,她与乐清市图书馆联合举办诗意情怀——钢琴名曲赏析音乐会。她的演奏风格清新雅致,在多次大型交响音乐会受到专家好评。在刚刚结束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高级专业教师资格考试中,她顺利地通过考试,今年,全国只有15人通过。

  古典音乐是高深艺术,演奏者需要的是感受与灵感,支撑演奏的是热情与即兴。在乐清,肖雪持续学习,于演奏中磨练成长。论及演奏技巧,肖雪努力追求句法清晰,色彩、声响、力度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极弱音的奥秘。她也博览群籍,对音乐与音乐相关之事都努力学习探索,对音乐以外之事也多涉猎研究。灵感对肖雪来说也很重要,她认为灵感更重要的是理解,对作品和创作者,对艺术、时代与人性,里里外外的理解。

  乐在音外

  乘物以游心找寻真意

  少年时,肖雪的理想是当一位钢琴教师,像孙辉一样教很多学生。这些年来,肖雪实现了梦想,以音乐为业,将钢琴技艺传授给学生,将钢琴艺术作为“修养”,传递均衡克制的审美。

  肖雪给爱乐者、习乐人上钢琴课时,古典音乐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模样。她让音乐“说话”:姿态可以旋转或摇摆,表达可以歌唱或咬字,语气可以提问或感叹,表情可以喜悦或惊讶,性格可以多变或幽默,色彩可以明亮或暗淡,动作可以倚靠或切入,氛围可以梦幻或忧伤,味道可以甜美或辛辣……她解释一个个音符、一个个乐句的处理,让人感到这些乐谱上的符号在琴键上,有了“生命”,并跳动起来。

  肖雪不断地学习、讲课、开钢琴音乐会,把学院和音乐厅里的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带到热闹俗世,让古典音乐与大众对话。因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考级中指导的学生成绩优异,她连续多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评为“五星级优秀指导师”。

  学生就是她当年的影子,有的学生在母亲的陪伴下每星期从芙蓉、温州市区赶来上课。采访当天,她拿出第一批几位学生的合影,她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比划着说,因为重视基本功训练,所教的学生几乎每个人的手都被戒尺敲打过,但学生们不忘师情,经常回来看望她。这很像她对孙辉老师、母亲的情感。定居乐清20多年,他和丈夫仍旧每年回本溪探望恩师。他们还将母亲接到了乐清,母亲仍旧在肖雪弹琴、教琴时驻足倾听。

  不只关乎音乐,更关乎人生,肖雪在第二故乡、美丽且包容的音乐之城——乐清获得很多的关爱与惊喜。她非常感恩,也希望回报社会。采访时,肖雪分享了一个连丈夫都不知道的秘密。4年来,她一直资助乐清中学的一位成绩优异的大荆女生,每月送去500元,直到孩子考上大学,互相才有了微信。她还资助乐清中学的另一名高三女生,得知孩子父母患病,急需帮助,她在不让女生和其父母知道的情况下,送去新衣服、生活用品等。她考虑到女生的感受,每次都把新买的衣服标签撕掉。说起这两位学生的故事,肖雪眼眶湿润,在她们身上,她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上进、勤奋,感受到爱与被爱的珍贵。她告诉记者,15岁时,她开始勤工俭学。她在给老师的学生上练琴课时一点点进步,与有共同梦想的人互相打气,这段经历深深地影响着她。

  这些年,肖雪发觉乐清的音乐氛围愈加浓厚,有越来越多的爱乐者、习乐人。人在物外才能乘物以游心,乐在音外才能找到音乐的真意。她相信,音乐的魂在音乐之外。关于未来要做的事,肖雪有着五光十色的设想,最重要的是继续踏踏实实做事情,在严谨的教学中培养更多爱音乐的人,用微薄之力关爱更多人。

  扫一扫 看视频

  董露露 整理

  陈瑶璐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