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自从加入环保公益协会后,我和儿子都习惯出门自带水杯,拒绝使用一次性纸杯。” 郑向怀笑着说。

  2012年,因爱好爬山他结识了“驴行天下”一帮驴友,也是后来的环保公益协会会员们。之后,他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积极活跃在环保公益协会公益活动的草根舞台上,负责晚会主持、节目编剧、演出等等。

  天姥山、大罗山、神仙居……在翻越了一座座山峰后,郑向怀发现,人越多的地方,垃圾就越多。6年来,他常带着两个儿子,不定期参与环保清卫活动。2016年,他成为乐清市首批环保宣教讲师团成员,把环保理念带进村社、学校、企业等场所,每年宣传十余场。

  第一次环保宣讲是在儿子的班级课堂上,他提出把太阳能热水器放出来的冷水接出来,用来浇花或者冲厕所,课后,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回去后马上照做,这让他很欣慰。

  过去,郑向怀一直用普通话做宣讲,今年3月,在柳市镇浃底村讲课时,他发现台下都是50岁至70岁的听众,于是当即改用方言宣讲垃圾分类知识。“你讲的我们听得懂,很好!”几位阿婆一起点赞。

  “环保宣讲是一个科普的过程,要让老百姓容易接受,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想要宣讲接地气,必须适当地分年龄段、职业类别等改变教学方案。”郑向怀说,自己的教学特点是互动性比较强,他所参与的环保公益宣讲活动至今已有80多场,宣讲重点围绕“五水共治”“全国污染源第二次普查”垃圾分类等等。他乐观地说:“100个听众里我能改变5个人,那么我这场宣讲就是成功的。” 

  无论是陪伴阅读,还是参与环保公益,郑向怀始终认为,学校只能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只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及社会的影响才会更有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