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秀丽天露谷。

通车的茅垟大桥。

新建的登山步道。本文照片由淡溪镇提供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燕 通讯员 张阿晓环境脏乱差,乡贤聚力来整治;旅游有资源,乡贤携手出钱出力来打造;村庄落后,乡贤回归引领新发展……近年来,淡溪镇党委、政府广泛凝聚乡贤力量,做足旅游文章,美环境、兴产业,助力该镇发展走上腾飞路。
茅垟村:乡贤聚力整环境
日前,溪北大桥顺利通车,这条宽16米、长112米的大桥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周边工业园区高峰期人流,也受到了当地群众、企业的点赞。
茅垟村“一肩挑”干部彭良宏介绍,原有的桥仅宽5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园区带来巨大人流量,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路口堵成一锅粥。为此,2002年起,修建大桥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只是苦于资金和政策处理等问题,迟迟未能落地。
“乡贤在茅垟村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溪北大桥谋划之初,乡贤们献计献策,群策群力,从规划到项目落地,都有他们的身影,2019年大桥得以顺利开工。”彭良宏介绍,大桥总投资800余万元,乡贤们积极筹资,共筹集240万元。在兰州从事鞋业的彭晓阳捐款50万元,在淡溪的企业家朱志杰捐款30万元,乡贤彭良林、陈余建、潘福高各捐10万元……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推进项目顺利进行。
乡贤对茅垟的发展带动还体现在环境的变革上。曾经,茅垟村环境脏乱差,村内基础设施差,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违建遍地开花。2012年起,乡贤聚力,一举改变了村庄面貌。彭良宏说,在市机关上班的彭成荣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彭成荣住在市区,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溪北大桥的建设他功不可没。
彭成荣带动违建工作开展,村里拆除200多间违建、200多个露天坑,通过拆后空间利用,建成110间单间、48套商品房,还盖起了溪滨公寓,帮村民圆了安居梦,改变了该村30余年无建房的局面;建了溪滨公园,办起国学班;道路拓宽了,做好了绿化美化。茅垟村一举从淡溪镇后进村变成先进村,并创成“温州市无违建村”。环境变好了,外出的村民纷纷返乡谋生。
赤岩坑村:乡贤聚心奋启航
在赤岩坑村,“一肩挑”干部王令济非常忙碌。由于该村为移民村,全村400多户村民,分散在3个地方,虹桥镇单板桥村虹都花苑、乐都花苑和老村,管理难度较大,他每天仅往返三地就需要1个多小时。
王令济是温州尚道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村级换届选举中他被推举为“一肩挑”干部。原来,他的父亲曾是村里30多年的老书记,六七年前因病去世。他记得,十几年前,父亲就为移民小区建设而奔波,甚至没有时间看病,70多岁就过世了。想到父亲生前叨念的遗留问题,他义无反顾地接过接力棒。
上任后, 王令济几乎抛下公司,一心扑在村里。他以党建为引领,聚力村干部、乡贤,全心全意解民忧。虹都花苑移民小区2017年入住后,小区围墙一直未建,村民反映强烈,这也成了他上任后首件要做的事。他积极走访倾听民声,一步一个脚印,花了一年时间,解决了土地纠纷问题。2021年12月底,村民梦寐以求的围墙构筑工作完成了,大家都为他点赞。
天露谷位于该村,以山谷、瀑布、岩石、山洞等闻名,是一处山水游览观光区。王令济制定了村庄发展五年规划,瞄准村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去年,他带领村两委、党员、妇女代表等20多人,连着20多天,将村里的乱搭乱建全部拆除,清理整顿垃圾50多吨,拆除鸡棚、鸭棚、猪棚十几处,一举改变了村庄面貌。接着,修复两条100多米长的游步道建设。2021年,天露谷获评2A级景区。
今年,王令济还谋划建蓄水景观工程,将枫树脚至清风桥溪实行蓄水拦坝建设,和天露谷遥相呼应,并启动生态公墓和外白洋梁建设。与此同时,他发起成立乡贤参事会,汇聚乡贤力量,为家乡旅游发展集资,助力天露谷3A级景区创建,将绿水青山打造为金山银山。
柏岩村:乡贤聚智兴文旅
在柏岩村,登山步道成了群众休憩好去处,每到周末,登山游玩者络绎不绝。沿途群山环绕,自然景观优美,让人赞叹不已。
这条登山道宽1.8米,长1480米,于2021年3月开工,当年7月完工。沿途有长廊、凉亭,有路灯、栏杆,还种起了杨梅树等果树,增添了美感,风光无限。
“一肩挑”干部缪明西说:“柏岩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好,村里萌生出了建游步道的想法后,得到了乡贤们的大力支持。”
该项目投资预算280万元,村民们筹资了190万元。其中,淡溪驻柯桥党支部的乡贤捐资100万元,在家的村民也不甘落后,全村共有七成村民参与捐款。接下来,村里打算打造一个观景台。
缪明西说,村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柏岩水库,如何改造提升使其成为旅游胜地,该村一直在思索。此前,乡贤筹资180万元,柏岩水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网红打卡点。沿着游步道、玻璃栈道,抵达水库,波光粼粼,绿意浓浓。从水库再一路前行,还可直达坭山,沿路古道颇有特色。
环境打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下,该村正在争创3A景区、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建公园、拆违建、美化绿化,预计投入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