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瓯之声合唱团团员“云合唱”。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听“云合唱”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望喜“有一种爱不变,燃烧心间,若不是风扬起尘埃,模糊视线……”3月19日,是瓯之声合唱团成立5周年纪念日,该团28名团员以网络混声无伴奏合唱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合唱作品《有一种爱不变》,成为庆祝这个纪念日最好的礼物。同时,瓯之声合唱团通过这件“云合唱”作品向奋斗在战“疫”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歌声助力抗疫
瓯之声合唱团成立于2015年3月,现有团员4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建团以来,每周四晚团员们都雷打不动地从柳市、北白象、磐石、乐成等地集中到柳市镇上池村进行排练。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破了团员们多年来的坚持,大家响应号召居家不出门。
宅在家里,是否也能用文艺的力量助力抗疫?带着这样的思考,2月15日,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合唱协会理事、瓯之声合唱团艺术总监兼指挥叶文斌,与合唱团团务总监兼艺术指导陈梦漪商量着筹办一场“云合唱”,倡导团员们用歌声传递抗疫必胜的信念。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当他们在“瓯之声2020排练群”里发布“云合唱”计划后,立即得到了团员们的热烈响应。
“《有一种爱不变》创作于疫情期间,由张玙麟作词,刘晔作曲,晓耕改编。词曲作者感动于疫情一线奋战者的持续努力以及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齐心协力,融入了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种情怀,作品极易引起歌者情感上的共鸣。”叶文斌说,“而我们合唱团的团员,在他们内心深处,其实也有着一股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的热情。”
录制花样百出
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28名团员把录制音频、视频当成了头等大事。团内最年轻的团员包心怡用三天时间录制出音视频样板发布在群里,团员们依据歌谱、音视频样板等资料开始了反复练习,等练唱熟悉之后,再着手录制。整个过程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可谓花样百出。
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余毓敏把练歌、录制的场地搬到了自家楼顶;林冬玮每次练歌总要层层关门,关了卧室门,又关书房门,最后是躲进卫生间里才把音频录制好;屠小利白天要把手机给孩子上网课用,等到夜深人静才得空录制;徐哲录制的时候不时地换房间,因为有时候听到鸟叫声,有时候担心隔壁屋子的人说话声音太大;余旭丹则说:“不下百次NG,录了删,删了录,孩子们都躲着我,一声不吭,怕惹着了我这团火,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录音的时候,老大都喊‘不要出声,妈妈要录音了’,于是家里就寂静无声了。”
既然做了,就要精益求益。瞿爱娇担心声音发哑会影响效果,一天喝了两次蛋花汤,结果导致胃部不舒服;余毓敏为了找到最好的光线,把家里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每个房间都开灯试一遍;郑燕燕请来女儿当录制大师,录了无数次,女儿说手指按录制键都按麻了;包心怡多次试验总结出手机录音的小窍门,即拿围巾之类的织物包住出声筒,以隔绝一些小杂音;潘贝克搬来箱子、食用油包装盒、书籍等在床上叠成一座“小山”,将电脑显示屏高置,手机放在显示屏边上,手里拿着无线鼠标,这样就像《新闻联播》一样可以录制理想的视频了。“那几天,大家都反复地强化练习。每个人都对这首歌熟透于心,这首歌将成为我们合唱团每个人的‘拿手菜’。”汤烈慧说。
据悉,《有一种爱不变》曲调为一种音乐剧的感觉,并融入流行美声元素,音域宽,起伏大,反差、对比明显。有个别团员录制时声音容易发紧,叶文斌就与他们私聊进行修正,大家都努力呈现最好的效果。
后期制作严谨
把28个“独唱”制作成完整的“合唱”,无疑是一项大工程。叶文斌既不是专业的音频技术人员,又不是专业的视频技术人员,他揽下后期制作这个活,迎接的是一个大挑战。
不会就学,不精通就钻研,他有着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好多个夜晚,他把自己关在家中六楼的书房里,在灯光的陪伴下,面对桌上两台台式电脑与一台手提电脑,将自己的音频制作基础技能发挥到极致,通过网络教程边学边做,将每个人演唱的音频进行整理、修饰,按声部分类合成。3月5日凌晨2时45分,他终于完成合唱音频作品。
音频合成之后,还要与每个人的演唱视频相结合,进行剪辑及特效包装。从3月5日到3月19日,前一个星期,叶文斌一直在学习、研究视频制作,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后一个星期,他渐入佳境,越来越上手,除了团员们的视频,他还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素材,比如钟南山、李兰娟、白衣战士的镜头等,他忖度着在哪个位置插入哪个素材最合适,七八秒时长的画面,往往要花费一个晚上的时间制作。
3月19日,瓯之声合唱团“云合唱”作品《有一种爱不变》正式上线。虽然它没有录音棚的作品那么完美,却无比的真实,弥足珍贵,因为它包含了团员们严谨的态度,倾注了团员们饱满的热情,可以说,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对战斗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最深情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