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10版:长一工作室

文章导航

“最美逆行”守护生命

——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献尧

万献尧工作照。
万献尧与88岁的老年患者交流。
2021年元旦,万献尧在病房忙碌。
2021年1月,万献尧和同事在大连救治中心。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望喜

  近日,石帆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队来到河淇村万献尧的父母家,为两位耄耋老人送上新春祝福,并连线远在1500多公里以外的万献尧,感谢他义无反顾驻守“东北门户”大连,用生命守护生命,书写了一个白衣战士的责任担当。

  “谢谢你们替我探望父母家人。”电话那头,万献尧连声致谢。因为坚守一线“战疫”,他已两年未能携妻带子回家乡团聚。

  [人物名片]

  万献尧,1962年出生,乐清市石帆街道河淇村人,现定居大连。

  1985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5-1987年在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90年从大连医学院呼吸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1998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1998年12月至今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2003年非典时期,任大连市专家组副组长兼重症非典患者救治组长;2020和2021年任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专家组组长、大连市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

  教授,博导,曾荣获“大连市名医”“辽宁名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奖”“中国好医生·抗疫特别人物”“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抗疫英雄和抗疫学术先锋”等称号。主编有《实用危重症医学》《全身性感染:新认识,新疗法》和《袖珍危重症评分手册》等,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70余篇、综述60余篇、译文185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材32部。

  患者出院最高兴

  1月28日,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承担着大连、鞍山、营口和丹东4个城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救治和医学隔离观察任务)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此,大连本次疫情51例确诊病例和32例无症状感染者共83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全部出院,实现了重型零转危、治疗零插管、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出院零回头等“五零”目标。

  回顾40余天的“清零之路”,作为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第三次挂帅进驻六院的万献尧感慨万千。“本次疫情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构、病情最为复杂,好多感染者入院时没有症状,一周后病情就突然变化,更有甚者潜伏期长达半月以上,必须时刻关注每位感染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关口前移、早期干预、多学科协作、精细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俯卧位呼吸、定时叩背排痰、多下地活动等看似细小的措施,在治疗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说。

  2020年12月23日,一名88岁的无症状感染患者入院进行隔离治疗。老人有高血压、脑中风等多种基础疾病,病情控制难度非常大。专家组为老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其刚入院无症状时,便提前对其进行俯卧位呼吸训练。

  几天后,老人病情突变,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达38.5~39℃,血氧饱和度低于90%,肺部CT出现了磨玻璃样阴影。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俯卧位吸氧,没多久,老人的通气和氧合状况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7%~98%。经过对症治疗、精心护理,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七天后顺利出院。

  2020年12月21日,中心收治了一名怀孕33周的无症状感染者。专家组尽量减少对孕妇用药,并提前准备了三套分娩方案。

  万献尧清楚地记得,2020年12月26日会诊时,发现孕妇发病速度加快,突发高烧,双肺出现大片磨玻璃样改变,腹中胎儿胎心加快,如果不及时终止妊娠,孕妇和孩子都会有危险。“没有犹豫,也不能犹豫,产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各科专家立即实施手术。”他说,当晚,孕妇成功产下一名健康男婴,新生儿评分9分。

  然而,剖宫产后产妇险象环生。产妇因为分娩,身体受到一次“打击”,加上神经和内分泌处于紊乱阶段,心理压力又大,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下降等一系列重症表现。专家组及一线救治团队立即给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在24小时精心监护和治疗下,产妇病情逐渐缓解,于1月7日治愈出院。

  “每次听说患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我都松了一口气。”对万献尧而言,大连救治中心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水平获得国家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和赞许,是令人高兴的事,而每个患者治愈出院,是更令人高兴的事。

  坐不住也睡不着

  2020年7月22日,沉寂数月的新冠疫情再次出现在大连市。获悉本土出现新发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万献尧以大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身份第一时间奔赴六院,投入“战疫”。

  每天7时多,穿着厚重防护服的万献尧已出现在六院的隔离病区,与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组团”会诊,细致查看每一例患者的病情,商讨制订诊疗方案,对重点患者还要在床边查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按照个体化原则实行“一人一策”治疗,并指导病区医护人员防护要点。直到下午两三时,万献尧才忙里偷闲吃上几口午饭,紧接着又是写报告。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往往已是次日凌晨。

  “战疫”期间,他吃住均在六院,根本没有下班的概念,从未在凌晨1时前睡过觉。除了每日会诊、在病床旁指导抢救,还对外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到现场会诊的,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进行指导诊疗。有时,患者病情急剧变化,他凌晨两三时都要跑到病房指导救治。“我坐不住的,哪能睡着觉,一定要到患者床旁去查看了才放心。”他用“连轴转”形容那段时间的忙碌。

  除去讨论救治、研判疫情、整理数据等时间,万献尧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少得可怜。学生及同事心疼他,劝他歇一歇,他总是隔着口罩笑一笑,一转身又出现在病房里忙碌。

  那段不分日夜的“疫”线奋战经历,并没有让年近花甲、身材清瘦的万献尧精疲力竭,让每一个病患恢复健康的信念支撑着他,给了他奋斗的力量。“说不辛苦那是假话,但每看到有一例患者出院,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说。

  言传身教作表率

  2020年新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万献尧冲锋在前。

  从1月17日发现首例确诊患者,到3月17日大连市确诊的19例和丹东市转来的7例共计2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每天7时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交接班、查房,安排好科里重症患者的诊治方案。8时30分参加医院例会,部署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10时或14时赶到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会诊中心或是到六院污染病房,进行新冠肺炎会诊指导工作。会诊结束后,再赶回医院查看患者。

  作为大连中心专家组组长、大医一院新冠肺炎医疗组组长,万献尧同时兼顾大医一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大医一院新冠肺炎的排除救治工作和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他24小时待命,不管白天黑夜任何时点,每接到一个会诊电话,便投入救治工作。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万献尧用自己的行动给了学生们最好的“传道授业解惑”。在他的带动影响之下,多名学生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两人还作为大连市第一批驰援武汉队员于去年大年初二奔赴武汉前线。“万老师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让我们明白与病毒搏斗必须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激励我在医学之路上砥砺前行,勇往直前。”大连医科大学2018级重症医学博士李文雯动容地说。

  党员是一面旗帜

  2003年非典时期,也是万献尧曾走过的“生命里一段特殊的日子”。当年,是他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时任该院ICU(重症医学科)主任,后担任大连市专家组副组长兼重症非典患者救治组长。

  当年4月20日,他主动请缨进入六院临时病区。5月7日,他又毅然进入隔离区。

  疫情结束后,当地媒体采访时问万献尧:“踊跃报名到第一线的动力是什么”,他说:“首先是责任,其次是感召。全国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的精神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他还说,通过那次经历,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他和他的同事们用行动重温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隔离区前,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人问:“以往那么多年,你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更重业务,为何在这种时刻萌生了入党的愿望?”他给出了回答:“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意识到人是需要一种信仰的,而这也正是党考验我的最好时刻。”

  正是秉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信念,在一次次疫情面前,万献尧不仅自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充分动员支部内所有党员和群众,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重症病区,他和同事一起争分夺秒抢救危重病人,他说,从死神手中救下患者,正是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因为工作认真、专业,他还担任众多职务,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辽宁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大连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大连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主委、大连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