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特别报道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万名干部下基层 筑牢“防疫墙”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旭怡 郑剑佩 吴梦梦

  “哪里有需要,就派干部去哪里。”当前,在全国上下都在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众志成城、积极行动的时候,乐清市万名干部深入基层,与所驻村的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共命运,一起构筑防治疫情的铜墙铁壁,为打好疫情防控战而努力奋斗。

  老军医请战上一线

  2月10日15时,记者联系上包哲勇时,他正在大荆镇盛宅下村的卡口前忙碌。此前,刚刚有个村民因出现咳嗽症状,驾驶电动自行车想出村去医院。卡口前,包哲勇拦下了他,联系上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出专车将他接走。“出现呼吸道疾病一定要先由社区医院的医生诊断,判定需不需要上级医院接诊。不能在外乱跑,那样会增加感染风险,一定要由专车接送。”包哲勇说。

  包哲勇是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后,他立即停止休假,进入第六督导组先后赴蒲岐、石帆、天成等地开展督查工作。

  “单位原本安排的是督查工作,但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军医,有专业优势,所以恳请部领导派我到更需要的抗疫第一线去,尽我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战胜疫情尽力。”包哲勇主动给部领导写了《请战书》,要求赴一线参加抗疫工作。他说,他的孩子大了,羁绊小,他当过村第一书记,对基层的工作比年轻人更熟悉,他还有着20多年的从医经验,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及个人防护上会做得更专业一些。

  2月7日开始,他每天6时30分起床,7时从市区开车出发去大荆,回到家基本上都已19时。包哲勇定点去的大荆镇盛宅下村是个重点村,此前出现过两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严控死防卡口人员的进出,协助村里查疏漏补不足,包哲勇工作得很投入。

  元宵节,大荆当地有上山点灯祭祖的传统习俗。包哲勇坚守卡口向村民解释政策,20时工作人员才陆续撤离,回到家已是21时30分,本来最该与家人团聚的这天,他在工作中。

  年夜饭是一碗泡面

  “就算我们人手再紧缺,也要想办法再抽调10个人支援翁垟街道。”挂掉电话,叶建国使劲揉了揉发红干涩的眼睛。每天不足4个小时睡眠,平均一天100多个接听电话,这种几近拼命式疯狂的工作,让人看了心疼。

  叶建国是乐清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大年廿九下午,叶建国第一次接到通知,开始着手安排雁荡高速口卡口的执勤工作。

  大年三十下午再次接到通知,立即完成8个高速口的设卡执勤工作。正月初一凌晨3时到家,叶建国接了150多个电话,发了大量的微信,嗓子都哑了。驱车150多公里,跑遍每个卡口,而他的年夜饭是一碗泡面。

  “刚躺下,电话又打过来,接完电话,微信里又有新的信息要回复,第一天设卡,面对卡口的各种突发情况,要第一时间做出答复。”正月初一夜晚,叶建国在半睡半醒中度过。次日6时多,叶建国醒来第一反应是卡口的安全问题,他的脑海里重复思考着如何筑牢第一道防线。放心不下的叶建国又来到乐清北高速卡口,现场查看车辆通行情况。随着乐清防控升级,卡口的管理也更加严格,这对执法一线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叶建国一次次重新设计对卡口防疫防控工作方案,层层加码。“设计了6稿,一稿比一稿严密,落在检查实处的最终结果,也是将疫情拒之门外。”叶建国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叶建国没吃过一顿安稳饭。“一开始连续吃了4天泡面,最后还是同事让老婆在家里煮了粉干,才算改善伙食。”叶建国说,那顿粉干还是他在去市区的路上边走边吃的。

  19天仅见一次面

  杨温成从正月初一来到单位值班开始到正月十九,已整整19天没有回过家了。

  杨温成是乐成派出所分管社区的副所长,从道路、社区到医院,从查找疑似人员、流动人口摸底登记到统筹处理一切突发事件……自疫情出现以来,每天的工作机械且繁琐。

  “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乖乖听话,为什么你还不回家……”电话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个钢铁般的男人忍不住红了眼眶。“乖一点,爸爸打败病毒,马上就回家。”偶尔抽空与孩子通话成了一件让杨温成甜蜜又纠结的事。4岁的儿子和一岁的女儿显然还不能理解为何长时间见不到爸妈。

  杨温成的妻子是乐清市人民医院的医生,自正月初二上了救治一线后,她也一直没能回家。杨温成说,他是警察,必须日日夜夜驻扎防控一线;他妻子是医生,理应争分夺秒坚守救治一线。虽然二人的单位相距不到1000米,但这19天来他们只见过一面。那天因为高强度的加班突感不适,杨温成强撑着身体去医院取药,接过妻子手中的药,他转身就赶回了单位。

  “像我们这样的人很多。”杨温成说,所里所有领导都是24小时驻守,而绝大多数民警住到了单位,宿舍不够,就在办公室里搭一张折叠床。偶有几位能回去的同事,那也只是拿下衣物,洗漱一下就回到工作岗位。

  “虽然辛苦,但是值得。”在疫情发生之初就有不少素昧相识的市民往他们所里送口罩,送酒精,送各种物资。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后,仍有不少公益组织和部门关心支持他们,杨温成说,工作被市民理解和认可,让他们感觉很温暖。

  穿上铠甲的“战士”

  在岗位上坚守十几个小时后,2月11日9时许,杨嘹嘹与同事完成了交接班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医院安排的临时宿舍。

  “这次隔离病房抽调医生,就让我先去吧!”2月1日20时许,乐清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杨嘹嘹主动请缨,赶赴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主战场。但此时,他才刚刚结束近三个月的急诊轮班。

  “我想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共同进退。”2月2日,杨嘹嘹被安排到乐清市人民医院外科楼特殊病房确诊组。这支医疗组收治的对象全部是确诊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险性。 

  “不是不害怕,但身为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穿上防护服的医生等于是穿上铠甲的“战士”,杨嘹嘹一头扎进了“疫线”工作。收治病人、安排床位、密切观察……一系列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其实,对于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而言,传染病诊治与其专业并不对口,为了抓紧赶上同事的步伐,他还坚持利用下班后不多的休息时间,仔细翻看医学书籍、研读诊治指南、向感染科的同事请教疑问,确保自己在疫线的诊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他在前方冲锋陷阵,她在后方照顾家庭。“这事不能告诉爸妈,照顾好孩子,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临行那天,他再三这样叮嘱妻子。可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父母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电话那头,母亲再三叮嘱,他频频点头。可当投入工作时,他的眼里就只剩下患者。

  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多个日日夜夜,虽然身体劳累,但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痊愈出院,脑海中浮现他们兴奋的神情时,杨嘹嘹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干劲越来越足,信心也越来越强。